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制造企業需要與零售商、物流商、供應商和最終用戶建立更加緊密的供應鏈協作關系,方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制造企業越來越關注供應鏈管理及其信息化應用,以實現企業內部供應鏈與上下游企業的供應鏈協同與優化,從而更好地響應客戶需求的波動,降低供應鏈成本,實現敏捷供應鏈。
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應用其實是多個綜合的定量系統組成,幫助支持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那么,制造企業應該怎么做才能保證成功的實施供應鏈管理系統呢?如何部署供應鏈管理的應用?供應鏈管理如何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投資回報?帶著這些問題,e-works總編黃培博士于2012年4月底參加了全球知名的供應鏈管理軟件公司JDA公司的全球用戶大會FOCUS。在此次大會上,黃培博士先后專訪了JDA公司銷售與市場營銷部執行副總裁Tom Dziersk先生、制造部高級副總裁Kelly Thomas先生和行業與售前副總裁Pari Annamalai先生等高層領導。而后,黃培博士又在南京對訪問中國的JDA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Hamish Brewer先生進行了專訪,聆聽了這些供應鏈管理專家的對于制造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真知灼見,以及JDA公司對于制造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解決方案和實施建議。
本文是黃培博士對JDA公司高層領導采訪內容的綜述,對中國制造企業實現供應鏈管理的協同應用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一、制造業供應鏈管理面臨的挑戰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制造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制造行業面臨供過于求和利潤空間受擠壓的狀況。在這種背景下,強化供應鏈管理,對于全球的制造企業而言,變得越來越重要和緊迫。
JDA公司CEO Hamish Brewer先生指出:“制造業供應鏈變得越來越復雜,波動更快,制造企業更加難以保持合理的利潤空間。在這種環境下,制造企業會考慮增加多種營銷渠道進行產品營銷。針對不同的市場,制造企業會靈活采取按訂單生產(MTO)或按庫存生產(MTS)和制造外包等多種制造模式,以便更加敏捷地響應客戶需求的波動。”
JDA公司銷售與市場營銷部執行副總裁Tom Dziersk先生認為,歐美國家的制造企業更加關注通過推進供應鏈管理,減少對勞動力的消耗,從而降低供應鏈成本。而中國制造企業目前更為關注供應鏈的效率,對降低供應鏈成本關注得還不夠。但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迅速提升,中國制造業現在越來越關注該問題。
對于處于供應鏈樞紐的整機制造企業而言,既要與上游供應商實現供應鏈協作,又要與分銷商、物流商、零售商實現供應鏈協作。然而,很多制造企業還非常欠缺供應鏈協作意識。JDA公司制造部高級副總裁Kelly Thomas先生指出:“不少制造企業的采購部門處理與供應商關系的觀念是:我告訴你去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你去做就好,別多問。例如,美國汽車制造商一直以來逐年逼迫供應商降低價格,自己卻為了縮短現金周期而不斷延期付款,導致一些供應商破產。這顯然不是持續發展的好辦法,雖然使整車廠的資金狀況好轉,但只是將自身的問題轉嫁給了供應商。日本的汽車制造商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們更關注的是如何與供應商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豐田公司建立了一個具有真正價值的供應鏈,他們真正懂得價值鏈的理念,而美國汽車公司往往只懂得優化自己內部的流程。這種狀況現在改變了不少,美國公司從豐田公司學到了很多,也比以前改進了很多。目前,很多中國制造企業卻仍然沒有意識到供應鏈協作的重要性。”
Kelly認為,供應商也需要及時了解需求的變化,以便及時做出響應。例如,對于像富士康這樣的制造各種電子產品的代工企業而言,與委托其制造產品的制造商進行供應鏈協同至關重要。因為富士康必須應對多種供應模式。例如,蘋果公司的產品全部使用空運,每一兩天就需要進行補貨。而聯想或戴爾是的便攜電腦主要是通過船運,以降低成本,所以補貨周期超過20天。而不論是那種供應模式,委托代工的企業和制造商雙方都需要及時了解需求的變化,以便能夠及時補貨應對市場需求。
對于消費品行業的制造企業而言,實現與零售商的供應鏈信息協同,不僅有利于及時補貨,為零售商提升服務水平,而且也是準確進行銷售預測的基礎。因而,也是制造商必須關注的要點。例如,寶潔公司與沃爾瑪實現了緊密的供應鏈協作,實現了供應鏈信息的共享。
Hamish介紹,JDA公司幫助現代汽車、通用汽車在與零部件企業協作方面做了很多相關工作。在制造企業與零售企業協作方面,JDA公司幫助Black & Decker (百得電器)與知名零售企業Lowes實現供應鏈信息共享,實現了雙贏。
面向錯綜復雜的挑戰,Kelly認為制造企業應當采取四個措施,來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
1. 細分供應鏈,與供應商和客戶合作的獨特的供應鏈關系;
2. 對于消費品行業,制造商應當與零售商建立緊密的協作,及時掌握貨架銷售信息,以通過掌握供應鏈上需求的真實變化,達到驅動供應鏈的目的;
3. 實時監控供應鏈數據,及時分析供應鏈的長期回報,進而實現從客戶到供應商的供應鏈信息同步;
4. 以最優化的方式來充分利用設備、人力、倉庫、運輸工具等資源來改善延伸性供應鏈。
二、JDA的供應鏈管理之道
經過27年的發展,JDA公司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包括訂單承諾、庫存優化、供應商補貨、需求預測、運輸管理等;還提供供應商連通貨架的云服務;JDA的S&OP(銷售及運作計劃)和供應鏈優化解決方案是其傳統優勢。JDA的解決方案還覆蓋了服務鏈的管理,包括制造業的備品備件管理。
從1985年成立至今,JDA公司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在成立的前17年里,JDA一直專注于為零售商實施ERP軟件及服務,成為零售行業領先的管理軟件公司,而后10年,則逐漸發展成為全球的供應鏈管理軟件領導廠商。Tom指出:“隨著公司的發展,JDA逐漸意識到供應鏈中存在著嚴重的庫存問題、補貨問題和財務計劃問題,因此我們收購了幾家公司,完善了JDA的供應鏈計劃和優化功能。”從最開始的為零售商實施ERP項目到轉型專注于供應鏈管理,JDA經歷了幾次重大收購。1998年公司收購了財務計劃公司Arthur;2000年收購Intactix公司;2006年收購Manugistics和2010年收購的i2,使JDA覆蓋了完整的“端到端”供應鏈產品。”JDA公司目前的年收益已經達到657億美元,客戶達到6000多家,其中零售商1500家,分銷商700家,其余的客戶都是制造商。目前JDA公司在大中華區有70家客戶,包括華為、聯想、TCL、蘇寧等。
通過自主研發和并購,JDA形成了面向制造、分銷、零售的供應鏈管理整體解決方案,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供應鏈管理領導廠商。Hamish強調:“JDA公司的策略是形成一體化的產品線,支持整個端到端的供應鏈流程。因此,JDA對于制造業和零售業的解決方案正在逐漸融合。我們致力于幫助制造商通過分銷商和零售商的渠道及時、準確地掌握零售商貨架信息,使制造商能夠更好地應對需求的波動,更好地判斷區域市場的客戶需求偏好,從而能夠對自身的生產制造環節進行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因此,我們對于制造業和零售業的策略是緊密相連的,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一樣。我們告訴制造商:如果你們能夠了解零售商的貨架動態,你們就可以贏得更多的銷售機會;而我們告訴零售商:如果你們能夠幫助制造商更好地了解你們的貨架動態,制造商就可以更好地服務你們的分銷零售渠道。”
JDA公司行業與售前副總裁Pari Annamalai先生指出,一些中國頂尖的制造企業,例如聯想與華為,在與供應商和客戶進行供應鏈協作方面已經建立了成熟的體系。例如,聯想應用了JDA的電子商務門戶解決方案,并應用了JDA軟件生成銷售與運作計劃(S&OP),供應鏈計劃和工廠計劃。聯想建立了內部團隊,在企業內部部署JDA的工廠計劃模塊,并對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對JDA的供應鏈管理軟件進行二次開發。而像TCL這樣的快速成長的家電企業,也正在雄心勃勃地在供應鏈管理的應用方面進行跨越,實現供應鏈計劃和需求計劃,并通過應用CPFR(協同計劃、預測與補貨),來實現與客戶高效協同。
Pari認為,企業不僅需要在供應鏈管理技術應用方面得到改進,更需要在供應鏈管理的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上得到提升。因此,JDA在實施每個項目的時候,都為客戶提供相關的咨詢服務。Pari指出,JDA的實施方法論是將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軟件的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在三到六個月可交付的關鍵任務,然后各個擊破,從而在整個軟件實施完成之時,企業已經可以獲得明顯的價值。而軟件的組件化,則是JDA支撐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配置的基礎。
戴爾是JDA公司的大客戶。就像其他計算機廠商一樣,戴爾從約四年前開始利用零售渠道;在新興市場上,戴爾還利用分銷渠道;同時,還有針對企業的營銷渠道;當然還有互聯網直銷渠道。與此相對應,JDA的軟件提供了不同的配置,來支撐多種不同的供應模式,利用面向零售商或分銷商的MTS模式,面向企業用戶的MTO模式,以及支撐網上直銷的按訂單裝配模式。
供應鏈協同計劃需要依賴基礎數據的準確性。Kelly指出:“不論是成熟市場,還是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數據的完整性(data integrity)是每個生產企業需要面對的基本問題,糟糕的數據帶來的是糟糕的決策。當然數據的精確性并不意味著一開始就達到百分之百準確。通過應用我們的系統,企業可以很快發現數據的問題在哪里,并逐漸解決這些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公司會在上ERP項目之前,先上SCM項目的原因。我們的系統能將數據進行整理,使ERP實施更加輕松快捷,實施周期更短。”JDA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能夠生成供應鏈網絡圖,對供應鏈系統中存在的風險進行監控和預警。
Pari介紹了JDA的制造業供應鏈管理行業解決方案。他指出,JDA擁有專門針對消費品、半導體、高科技電子和汽車等行業的解決方案。行業解決方案整體框架相似,但預置了行業的特定需求。例如,汽車行業解決方案中,在排產方面轎車的顏色是一個關鍵屬性,但在電視機制造時,則沒有那么重要。
三、供應鏈管理的核心:計劃與優化
JDA公司CEO Hamish先生說:“過去,中國制造企業只關注成長速度,而現在,隨著企業的擴大和復雜化增加,中國企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他們需要通過應用高級生產計劃,優化供應鏈管理來維持增長和盈利能力。在未來十年,企業將會逐漸減少對ERP等業務處理系統的關注,轉而更加關注供應鏈的計劃與優化。”JDA擅長于制造業的制造計劃優化,其解決方案主要圍繞制定、改善和維護計劃,既包括制造工廠的總體規劃也包括生產計劃和排程。
Hamish指出:“JDA最關注的核心問題是計劃,幫助企業提升計劃的水平,無論是主生產計劃還是車間生產排程計劃。我們的系統與企業應用的其它信息系統如ERP和MES的接口促使我們順利執行這些計劃。我們解決方案的主要價值體現在計劃和優化。”
Kelly認為,需求的波動的確會給供應商帶來多重問題。OEM廠商可以盡量減少波動,但對于供應商來說,需求的波動是不可避免的。但通過供應鏈管理,這些供應商的運營可以在掌控需求波動方面做得更出色。需求變化的確是一個經濟性影響因素,但作為企業來講,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對于需求變動的敏捷反應度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王道。JDA軟件能幫助供應商理解需求變動的含義,從而針對需求變動,制定最佳的響應方案。JDA的供應鏈管理軟件融入了‘控制塔(Control Tower)’的理念,并將其納入到S&OP解決方案中。在和OEM(整機)廠商合作過程中,供應商應該不斷捕獲需求變化的相關信息,只要需求發生變化,就應當同意對相關條款進行修改。因為為了響應需求的波動,供應商可能會需要增加庫存,設立庫存緩沖(Buffer)。而這些變化所增加的成本應當加入到他們銷售的產品價格之中。
對于華為、聯想這樣的營業額超過200億美元的大型制造企業而言,他們每年的營業額增長20%以上。這對其供應鏈管理造成巨大的壓力。如果不進行供應鏈優化,很快其庫存和供應鏈成本就會激增,從而使得企業難以盈利。因此,JDA將解決方案的核心放在供應鏈協同計劃與優化,而對于倉儲管理等供應鏈執行環節,解決方案已經比較成熟,JDA公司沒有將其納入自己的解決方案。
四、中國制造業,步入供應鏈協同時代
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迅速上升,中國制造企業的競爭策略正由低成本為主導轉向差異化主導,而有效的供應鏈管理能幫助企業脫穎而出。就像直銷策略引領戴爾的業務走向成功一樣,供應鏈管理技術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傳統的供應商和顧客之間的供應鏈壁壘將被打破,中國制造企業與零售業、物流服務商、分銷商,以及零部件生產商之間,必須實現供應鏈信息的分享,實現敏捷高效的B2B供應鏈。在此基礎上此外,實現供應鏈協同計劃與優化。此外,中國制造業的運輸成本居高不下,遠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因此,也應當通過供應鏈管理技術的應用來進行優化。因此,供應鏈管理的協同應用,對于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至關重要。
Hamish指出:“中國制造企業剛剛開始關注對供應鏈進行優化。以往,中國企業似乎不計成本地關注營業額的增長。但隨著企業開始全球化、擴大化和復雜化,企業到了開始應用高級計劃和供應鏈協同計劃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保持盈利的時候了。因此,我認為現在正是JDA在中國加大市場推廣力度的時候。我們在全球有6000家用戶,中國的客戶僅僅占到1%多一點。而中國是全球制造業的引擎,因此,我認為JDA在中國的客戶數應當在JDA全球客戶中占到5%以上。我認為在未來十年,中國企業將逐漸把關注點從ERP應用轉移到生產制造的科學計劃與優化,因此,JDA在中國的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