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瓶頸突破理論,在生產管理領域價值意義非常的巨大,特別是處于供應鏈中部(2B)的制造工廠。
TOC的理念、方法,能幫助工廠在短期內,突破性的提升產能、壓縮交期、降低庫存,獲得更低成本及競爭優勢......
雖前期熟讀TOC生產相關的書籍,在項目中經常用到這些理念、方法,工具,且效果都相當不錯。但擔心會有所遺缺,另一個是帶著疑問去向羅老師請教,為何TOC如何快速有效,有時甚至是常識,但在國內企業中為何不被推崇,不被重視,長期被忽視?
最終幾天課程學習與思考,結論是:黃啟哲:“腦袋”有問題,工廠難處理!
不是TOC“法”與“術”上的復雜,反而方法、工具極其方法極簡單、易用。真正的原因反而是在“道”上,它需要公司經營上層更換運營思維,需要自上而下的認同、理論后,方能貫徹執行下去的管理模式。
再次感謝高特拉特機構(Goldratt Group)區域總裁羅鎮坤老師,人生七十古來稀,羅老師如此高齡,還堅持親自授課。
他每年在大陸僅舉辦一次公開課,實屬不宜,所以在場的所有學員(多家企業老總與班子成員一起參加)無不倍感珍惜。
現分享在本次課程的思維導讀筆記,其中一部分是我在實踐中的體會體悟。如需要原圖或PDF高清圖,請關注公眾號,回復”TOC生產“。
重點:TOC與傳統工廠運營常見”對立“觀念
-
TOC不追求“高效率”,TOC不盲目追求瓶頸工序的效率,
-
常規成本的世界追求鏈條重量,追求單點的效率,整體效率等于局部改善的總和
-
TOC有效產出的世界追求鏈條強度,整體效率不等于局部總和。
-
TOC追求小批量搬運,加快換型切換、常規工廠經營追求大批量、少切換
-
... ....
重點:TOC生產解決的問題
-
無法準時交貨
-
生產周期長
-
庫存過高,占用了大量現金
-
太多“救火式”加班
-
物料和零件經常短缺
-
生產線事故多,訂單無法執行
-
訂單需要過多的跟催
-
對市場需求反應過慢
-
生產部門與接單部門互相不協調,甚至互相攻擊,不協同
-
產能無法配合需求的波動
-
資源(員工、設備)未能帶來最佳效益
重點:TOC生產具體措施
-
根據訂單需求為瓶頸預制訂排程,挖盡瓶頸
-
只根據瓶頸的需要發料,不早不遲
-
不硬性要求批量
-
所有部門實行“小鳥必必”
-
及時發現如何分配共用物料的指令
-
全面實施緩沖管理
重點: TOC生產帶來的12大好處
-
縮短交期,起碼一半
-
準交率提升至98%
-
更有效及前瞻性管理產能,更好應對市場波動
-
暴漏影藏產能、節省開支
-
訂單排程更容易、輕松(特別是急單),排程易執行
-
建立能力,甚至不怕接小單
-
在制品庫存起碼降一半
-
減少所有其它庫存
-
.改善企業現金流
-
大幅減少或免除加班
-
減少因訂單的跟催、重做、及混亂等引起的的開支
-
生產線員工壓力降低,疲勞減少、工作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