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計劃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名稱,車間作業員也叫生產計劃,業務員也叫,但是顯然兩個含義完全不同:車間的是作業計劃,關心的是開工。業務員是完工計劃,關心的是完工。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在生產計劃這個框下面,其實有非常多的內涵,日常用到的,至少有五個:
第一個,產銷協同計劃
這個計劃主要用于較長周期,一般三個月時間的,銷售需求和成品供應之間的平衡計劃。成品的顆粒度往往是系列,不是單獨一個SKU。產銷平衡計劃的輸出是需求預測,輸出是在考慮關鍵物料、關鍵產能約束下的產出計劃。當供小于銷時,還需要做產品組合的決策。即,產品組合優化下的產出計劃,實現供產銷的平衡。
第二個,主需求計劃
真正交付時,必須是SKU級的。而且往往需求比較復雜,預測,訂單,補庫,客戶備貨,客戶備料等等,且往往需求時變化和動態。
需求是驅動生產過程的唯一源頭,但需求必須是交付給確定的(可以是預計的),凈的需求。
需求之間有復雜的沖銷關系,所以有動態,對沖、扣減互相之間的關系。
第三個,主生產計劃
主需求計劃定義了客戶需要產品的品種、數量和時間,并沒有定義工廠是否可以交付。
主生產計劃,首先是對銷售訂單的交期進行評審確定相對可行的交期并進行保護,其次對預測訂單進行了能否交付數量的承諾和保護。在此基礎上,在考慮關鍵物料約束、關鍵產能約束的前提下對關鍵序(與關鍵產能對應)排程(粗),形成產出計劃。
主生產計劃的輸出,是可以與產銷協同計劃比對的,以確定雙方間的差距和原因。
第三,物料需求計劃
確定了成品的產出計劃,需要計算相關需求。計算出成品、半成品和零件及原料的需求品種、數量、時間。
相關需求任務的計算,一般采用MRP(物料需求計劃)工具,需求時間一般是采用前置期進行粗的計算,但是物料約束可以全部考慮。
第四,車間作業計劃
主需求計劃、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都是考慮產出。但是車間作業計劃且必須考慮投料。
車間作業計劃是在考慮物料約束(在庫、在途、前置期、替代等)、產能約束(工藝路線、工序屬性限制、設備產能等)的基礎上,計算生產訂單首工序的計劃開始時間、尾工序的計劃完工時間。
編制了車間作業計劃,以此可以分派出非常多的作業計劃:
與作業計劃強關聯的供應商到料計劃,從而派生出到料檢驗計劃和入庫作業計劃。
與作業計劃強關聯的倉庫備料計劃和產品檢驗計劃、換型換模計劃。
與作業計劃強關聯的成品檢驗計劃(FQC)和成品入庫計劃、成品出運計劃(裝柜)。
甚至工藝部門的工裝準備計劃等等。
===
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可以把生產計劃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用于平衡的產銷協同計劃
第二,用于交付的主需求、主生產和物料需求計劃
第三,用于控制的車間作業計劃。
每個層面涉及的部門各不相同,目標也不同。
三層之間是松耦合的繼承關鍵,其耦合點是關鍵物料和關鍵產能。第二層的主需求、主生產、物料需求是串聯邏輯關系,是緊耦合的繼承關系。
第四,作業計劃與物料需求計劃也是緊耦合的繼承關系,但是要對實況進行調整。記住,是實況,實況,實況。
===
計劃與實況之間是有偏差的,計劃可以是計劃,但作業計劃不能是計劃,必須是是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