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業務的擴張,企業的改革,目前大多數勘察設計企業已有的信息系統已無法適應數字化轉型驅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一是技術架構老舊、二是數據存在壁壘,無法互聯互通、三是缺乏頂層規劃,功能與業務匹配度不夠。基于此,作者詳細介紹了湖北交規院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的實踐經驗,認為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的規劃是前提、數字技術底座是平臺建設的基礎、而業務系統采用分布式微服務架構是平臺建設的關鍵。以期為工程設計企業管理數字化轉型提供參考。
近年來,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量,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不斷蓬勃發展。在數字經濟浪潮的強烈沖擊下,數字化驅動正成為破解各行各業發展瓶頸的“密鑰”,成為加快各個行業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
在勘察設計行業,各企業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通過管理要素數字化,不斷優化內部組織運營效率;通過生產手段數字化、技術產品數字化,提升服務質量,改善客戶體驗;通過數字化營銷,精準對接市場需求,挖掘發展藍海。本文基于勘察設計企業數字化管理系統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交規院”)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實踐,重點探討管理平臺建設規劃、數字底座構筑、業務系統重塑、統一管控中心建設等方面的重點難點問題,以期為工程設計企業管理數字化轉型提供參考。
01
勘察設計企業管理系統普遍存在的問題
由于大多數勘察設計企業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較早,隨著業務的擴張、企業的改革,已有系統已無法適應數字化轉型驅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技術架構老舊。系統軟件架構、開發平臺、開發框架和開發流程落后,限制了平臺的兼容性與擴展性。
二是數據存在壁壘,無法互聯互通。系統基于低代碼平臺開發,代碼開發與平臺的快速配置交替進行,導致數據存在壁壘,功能模塊之間存在數據不一致的情況。另外,隨著各單位核心業務數字化加速,老系統無法承載業務數字發展需要,更無法做到管理數字化與業務數字化的深度融合。
三是缺乏頂層規劃,功能與業務匹配度不夠。系統是在一個“系統”上開發所有業務,即“N合1”模式,功能無法滿足各業務專業發展需求,各生產管理部門新開發的應用系統無法融入到老系統。
基于以上三方面問題,廢除所有舊系統,采用先進的IT技術架構,構筑全新數字底座,重塑各個業務系統,構建數字化管理平臺,不斷優化內部組織運營效率,為企業業務數字化和數字化業務的發展奠定基礎,是勘察設計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02
湖北交規院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概述
針對以上問題,湖北交規院成立數字化管理部,編制規劃,完善制度,建立標準,構筑底座,重塑各業務系統,建設統一管控中心,全面推進管理數字化工作。
▌1. 科學謀劃
深入調研,在現狀、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制定湖北交規院《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規劃》,確定平臺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頂層架構方案,并做好數據規劃、IT治理規劃、實施路徑規劃,科學有序推進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
平臺以“建設全面、可靠、拓展性強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數據互通共享、業務協同融合、管理集成高效”為總體目標,采用“1122N”的頂層架構方案,即1個技術底座、1個數字運營管理中心、2個門戶(PC端與移動端)、2個保障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安全保障體系)與N個應用。
平臺分個三階段實施建設:第一階段為“扎實基礎”,強調平臺與業務的建設;第二階段為“融合提升”,強調平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第三階段為“創新發展”,通過平臺提供可視化、智能化服務。
▌2. 構筑底座
制定《企業信息化技術標準》《數據治理規定》,建設數據中臺、業務中臺、AI中臺,構筑堅實的數字化轉型技術底座,將分散的業務系統連接為整體。
采用API智能網關技術,對異構業務系統的數據與應用進行抽取、共享,為業務系統提供插拔式數據調取服務,做到接口資源的統一管理,實現數據互通共享。
▌3. 重塑系統
采用先進的IT技術架構,廢除舊系統,全面重塑各業務管理平臺。重點打造勘察設計項目全過程管理系統,將經營、生產、人力、財務、質量、風險、知識管理融入項目立項、策劃、實施、收尾等全過程,結合知識推送,全面推行項目負責制,實現業務協同融合的總體目標。
▌4. 統一管控
建設統一門戶、統一登錄,實現PC端與移動端系統的單點登錄與系統功能的跨平臺訪問,門戶功能可配置。
建設統一用戶,實現組織架構與人員賬號的統一管理。建設統一待辦與統一消息,對審批流集中管理,提高審批效率;建設數字運營管理中心,涵蓋財務管理、人力資源、市場經營、生產管理、科技質量等應用場景,為領導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實現管理集成高效的總體目標。
03
數字化平臺建設重難點探討
▌1. 制定詳細規劃是平臺建設的前提
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湖北交規院的整體運營已基本依賴于舊的信息系統,廢舊建新有很大的風險,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的整體運營。為此,在信息化建設規劃的基礎上,湖北交規院制定了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規劃。信息化建設規劃相當于“總體規劃”,數字化管理平臺規劃相當于“控制性詳細規劃”,包含《現狀分析報告》《需求分析報告》《頂層設計報告》《數據規劃專題報告》《IT治理規劃報告》《實施路徑規劃報告》六個子項專題報告。這些報告非常細致地對平臺建設各個過程、各個技術層面做了梳理,如在數據規劃中,對各個異構的業務系統數據交互進行規劃,為數據互通共享打下良好基礎,大大降低了平臺建設風險。
▌2. 數字技術底座是數字管理平臺建設的基礎
湖北交規院數字化管理平臺由數據中臺、業務中臺、AI中臺組成,三者相輔相成,既保證了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互通,又保證了平臺的拓展性,為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奠定基礎。
數據中臺是大數據資源池,包括數據匯聚、數據服務、數據治理、數據開發。管理平臺的領導駕駛艙是在各個異構系統數據匯聚、治理的基礎上,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呈現企業人力、財務、生產、經營、科技質量等運營指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監測、預警和決策分析。湖北交規院的數據中臺不僅僅應用于此,其規劃、勘察、設計各個生產系統的業務數據也將匯聚在數據中臺,通過治理、開發,最終形成有利用價值的交通數據資產。
圖1 數字化管理平臺頂層架構方案圖
圖2 API 網關整體架構圖
業務中臺是數據智能交互通道,將各個業務系統通用技術組件能力抽取,并以API網關的方式供各個業務系統調用,提升數據中臺和各業務系統協同能力。
AI中臺相當于加速器,提供各種智能工具,供各個業務系統使用,不斷提升數據流通效率和企業管理效能。比如,數字管理平臺提供的合同智能評審功能,就是通過AI中臺分別提供給人力人事合同評審、綜合辦公系統采購合同評審、生產管理系統分包合同評審,管理經營合同使用。同時,各個業務系統產生合同又分類匯聚到合同智能管理系統,實現戰略部門對全公司合同合規、風險管控。當前,湖北交規院正在挖掘AI中臺的各種應用,如基于人員系統行為的人員能效管理等。未來,將把AI中臺打造為整個平臺的“大腦”,為各類業務場景提供智能化服務。
▌3. 業務系統采用分布式微服務架構是平臺建設的關鍵
湖北交規院平臺建設的各個業務系統按照集約化、輕量化、輕能化原則進行建設,技術架構采用分布式微服務架構。
整個技術架構從下到上分為資源層、基礎服務層、應用層、接口層、前端展現層。資源層使用MySQL和PostgreSQL等關系型數據庫、MongoDB等分布式文件存儲數據庫以及HDFS和Hive等數據倉庫工具等;基礎服務層提供數據緩存(Redis)、消息隊列(ZooKeeper和RabbitMQ)、統一認證(IdentityServer4)以及智能網關等基礎支撐服務能力;應用層主要通過Elasticsearch、Logstash、WebService提供監控、業務服務、第三方服務、日志聚集及中間件等內容;接口層通過Nginx、gRPC、Sig驗證和Restful等技術提供接口服務;前端展現層使用VUE、HTML5、CSS3和Node.js等技術實現移動端、PC端和大屏展示。
分布式微服務架構具有易于開發和維護、啟動較快、技術棧不受限、支持多種編程語言、自動部署與按需伸縮等優點,且能夠將各個業務系統功能很好地融入到整個數字化管理平臺,是平臺建設的關鍵技術方案。
勘察設計企業作為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鏈條的前端,應持續練好內功,不斷融合提升數字化管理平臺和各業務數字化技術水平,依托數字技術底座,通過數據匯聚治理,形成交通數據資產,并在此基礎上推進BIM+GIS融入規劃、勘察、設計,向建設、運營甚至產業延伸,實現“一個模型用到底,一個平臺管到底”。“一個平臺”并不是指一家單位把項目設計、施工、養護、運營管理各個階段任務全部完成,而是參建各方、軟件廠家發揮其各自特長,通過數據技術底座,將各個階段優秀的平臺集成串聯融合起來,形成一個平臺,全面實現交通項目全過程數字化,體現數字化轉型的真正價值。通過技術交流,探討更多的合作機制,最終實現全過程、全要素、全場景的云協同、數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