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和一位做了十多年企業信息系統實施顧問,又在幾千億規模巨型企業里做了八年CIO的老專家、老朋友一起單獨聊了兩個多小時的企業數字化。在過去這些年,他帶領了所在企業成功的數字化轉型,管理著近千人的IT團隊,完成了一系列核心系統的建設,搭建了企業級的技術平臺,并購技術領域內創業公司,還在他們行業IT應用的關鍵基礎技術領域,進入到了研發的無人區 。
老朋友業余在某著名商學院教數字化方面的MBA課,跟企業家和企業高管接觸很多,他跟我總結了他觀察到當前中國企業領導對數字化的認識誤區:
一、言及數字化必談“場景”和“數字化產品”
朋友認為這種現象是被互聯網公司的理念帶偏了。企業的“數字化場景”,就像是企業數字化冰山在水面上的一角,那只是被看得見的部份,而真正龐大的是水面下的部分,而這水面下的就是支持場景的IT系統。企業數字化的建設邏輯,不是按照一個個場景來建設的,而是按照一個個系統來建設,場景只是系統應用的結果;所以光談場景、用戶體驗,缺乏企業級系統總體規劃和架構設計 ,那些業務數字化場景就落不了地。
二、企業領導喜歡聽“場景”,是因為酷炫好聽、自己聽得懂,對外表功吹噓時有談資。
在數字化規劃和執行上,大多數企業領導都沒有耐心去了解業務細節、研究業務規范化和數據標準化的變革難點。領導們聽起花里胡哨的“場景”匯報就滿眼放光,而一說起業務細節和管理變革,就要不當把頭埋在沙子里的鴕鳥逃避現實,要不說這都是你們具體操作部門的事情,領導不關心。
三、很多企業領導對數字化還有一個不可理喻的理解是:亂七八糟做一堆系統,搞一堆數字化工具,搞一堆物聯網設備,也不關心系統應用的有效性,把產生的數據一古腦兒灌到數據平臺上,頂多再改巴改巴——這叫“數據中臺”——就能把數據用于業務了。
實際上,“垃圾進去、垃圾出來”是數字化的基本原理,互聯網的數據管理方式在實體企業內也是行不通的。
這三點觀察真是字字戳心,朋友說的這些現象,恰恰就是我每天在看的事情。
我覺得就像孩子念書,學霸是少數,學渣是多數,為啥學霸成績好,就是天資加勤奮。企業數字化也是,能修煉成數字化的學霸是少數,大多數數字化折騰半天結果都是學渣。
有道是“學霸兩支筆,差生文具多”,我看見小區電梯墻上貼著“智能學習機”的廣告,跟我老婆說,這玩意兒是學渣專用,越用越渣。企業數字化的學渣就特別喜歡花里胡哨的文具,成天都去擺弄各種文具去了,忘了學習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