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是建立在物聯化、數字化基礎之上的新的制造范式。如果數字化具有服務于制造的工具革命和服務于管理的決策革命兩個目標,那么智能化更偏重于決策革命。有關數字化的價值,我曾經這樣認為:數字化不能一概而論,至少應該分為兩類:一類是對管理服務,一類是對設備和制造服務。對管理服務的數字化最終會走向知識自動化和智能化;對設備和生產服務的數字化僅僅是自動化的進化。所以如果把數字化僅僅向無人工廠這個方向上引導,必然過于淡化數字化對管理的價值。而對于企業來說,管理一定是第一重要的,而不是設備。因為設備如何利用是管理以及管理制定的流程決定的,那么數字化最重要的價值是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而不僅僅囿于自動化的范疇。如果不能把這兩方面分開,數字化必然越講越亂。整個數字化的分類如下圖所示:
作為數字化提升的智能化更關注的是數字化的決策價值,也就是說,決策價值是十字花的核心。數字化帶來的決策價值不僅僅是決策在效率上的改變,更為關鍵的是決策粒度上的改變。數字化能夠帶來更細粒度的管理。特別是在生產中,傳統的管理模式,細粒度的管理必然帶來成本的增加,但是數字化中由于引入了知識自動化,使得在此基礎上的細粒度管理不會帶來成本的明顯增加,并且能夠實現自動化決策和管理。
在數字化實現細粒度管理方案,我認為在制造過程中建立在生產要素的細粒度評估與管理上的按需使能生產要素是一個突破。
數字化會給予細粒度管理多方面的支持,為充分利用企業的生產資源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說,數字化的決策價值就是智能化,而智能化的本質是決策價值,特別是更細粒度的管理,甚至是決策管理的自動化。
============
數字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建立在數字化轉換(Digitization)、數字化升級(Digitalization)基礎上, 進一步觸及公司核心業務,以新建一種商業模式為目標的高層次轉型。數字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開發數字化技術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個富有活力的數字化商業模式(見圖1)。 [1]
數字化轉型表明,只有企業對其業務進行系統性、徹底的(或重大和完全的)重新定義——而不僅僅是IT,而是對組織活動、流程、業務模式和員工能力的方方面面進行重新定義的時候,成功才會得以實現。
數字化企業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
企業是國家經濟的最基本組成單位。所以,“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核心就是“數字化企業”,全力發展數字化企業是構建中國數字經濟底層的最關鍵步驟。傳統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才可能形成中國經濟發展的內核力。如果不能讓中國大部分企業快速的實施數字化,仍舊采用傳統的低效運營、管理、市場、銷售方式,即使擁有了再先進的數字化技術,這樣的企業仍舊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中國的數字經濟,只有大部分國內企業都實現了數字化轉型,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快速、高效的進行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而形成中國數字化企業的產業集群,是未來中國用數字經濟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數字化企業 [4] 的全面解決方案構成
“數字化企業”三大組成部分:企業管理人員形成“數字化”思維意識,具體涉及管理人員要具有“數字經濟”知識和技能學習系統;企業“數字化”改造關聯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機制;管理人員“數字化”思維落地的監督和考核系統項。企業構建圍繞“數字化”的運營、管理模式,具體包含圍繞“數字化”修訂的企業發展戰略和商業模式;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的“數字化”落地方案和實施計劃;構建起企業的數字資產、數字信用和數字商業積分體系三部分內容。企業具備全面“數字化”的高效軟、硬件體系,具體涉及企業內部管理增效的“數字化”軟、硬件體系;企業外部市場、銷售增效的“數字化”軟、硬件體系;企業通過數字化技術(互聯網、大數據、云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和增強現實、底層技術、周邊技術、綜合應用技術等某些方面)研發、設計、生產、運營的新產品、服務綜合體系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