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大量或者頻繁的對接了很多企業的APS需求,明顯的感覺到APS已經變成企業主動追求的事情,并且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APS市場絕對是很紅火的,但這個過程當中也有很多感受。寫篇短文記錄總結一下。
(1)貨架產品式拿來就用的要求還是普遍的
就APS而言,目前遠遠達不到貨架產品的要求,但企業對于APS的貨架屬性,其實是要求很高的。這是矛盾也是現實。即使像我這樣做了大量的APS 科研項目和工程項目經歷的人,也只敢說積累還算豐富,但是面向具體的企業需求,基本上來說還是要做大量的定制化開發的。如果把這個歸結到實施的范疇內,真正涉及到定制算法開發方面的實施工作量相對原有的產品基礎只高不低。
(2)在實施范圍和運行效果方面的期望是很高的
很多企業可能沒有ERP,或者說ERP運行的不好,在計劃制定方面,基本上都是通過手工來做的,雖然分了一定的層次,但是,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MES范疇內的那個APS業務范圍。在運行效果方面來說,不僅是計劃排產的和動態調度,也提出來了很多決策方面的要求。多車間集成式APS排產基本上已經成為基本要求了,將主生產計劃乃至物料需求計劃納入APS排產范疇,也在呈現出明顯的趨勢。企業的期望或者說胃口是很高的。
(3) 企業對APS的技術內涵要求也是很苛刻的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要求,這是必然的,并且這種要求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工藝方面。作為筆者個人,其實一直感覺APS是一種0分或者100分的系統,缺少一些中間狀態。調研的時候企業經常說,這個約束必須要考慮,那個約束必須要考慮,基本上所有約束的約束都是要考慮的,缺少對任何一個約束的考慮可能都將導致計劃的不可信和不可行,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4)商務大于技術的味道還是挺濃的
以前的APS可能還有點曲高和寡的意思,但是現在號稱做APS的供應商其實還是挺多的,基本上沒有什么項目是不需要競爭的。技術上當然要競爭,但商務上的競爭,相對而言感覺是更加激烈的。也許是正常的,但這是合理的嗎?也許也是要逐步適應的,也也許是需要提供能夠降為打擊的技術能力。也許對于企業來說,APS的選擇策略需要調整一下,不能夠像對待MES一樣(簡單調研一下,拿之前相似的案例作為說明就可以了),個人感覺對于APS來說,應該拿出基本可用的基于企業實際數據的真實運行作為評價也許更為必要。
(5) APS的平臺化是勢在必行的
APS做的多了,自然而然的積累還是具有很好的可沉淀性的。這種積累不是簡單的低代碼的前臺系統開發,而更多的是面向復雜各異的約束與目標的持續沉淀。但無論如何,平臺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否則現有的這種實施模式,最多做到小而強而做不到大而強。產品族的設計方法、工業互聯網的微服務架構,乃至模型驅動的方法,都是可以借鑒參考的。
…………………………………
任重道遠,且努力著吧。
一己之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