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 的實施階段劃分的思路是:在集成的前提下實現可視化,在可視化的基礎上實現精細化,在精細化的前提下實現均衡化。
生產過程透明的目的就是要實現生產過程的可視化,實現精細化生產。
首先要實現的是制造信息的采集-數據采集,這也是很多企業實施 MES 的初衷,也是很容易見效的環節。但要實現真正“透明”,僅僅完成制造數據的采集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實現制造數據的集成(物料數據、產品數據、工藝數據、質量數據等),只有實現了集成,通過逐步的細化(從控制的力度:車間→工序→機臺→操作……;從控制的范圍:計劃執行→物料→工藝→人員→環境……),實現生產過程的可視化管理。
在透明的基礎上,實現均衡生產,眾所周知,只有實現了均衡的生產,才能實現產品質量、產品成本、產品交貨期的均衡發展,目前很多企業質量不穩定、制造成本高,其核心就是生產的不均衡。
在均衡的前提下,通過優化(PDCA 循環),實現高效的生產(這里所指的排程,是指在計劃穩定基礎上實現的細化排程-分配到單元的任務調度),這是 MES 實施的真正目標,但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多說,搞張圖么:
附:PDCA 循環
PDCA循環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 和 Act(處理)。具體而言,就是在質量管理活動中,要求把各項工作按照做出計劃、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然后將成功的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
PDCA作為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在MES系統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PDCA的理論在MES質量管理模塊當中,可以體現在質量定義,質量計劃,質量檢測,以及質量分析與控制四個步驟。通過在過程中不斷地循環往復,對質量管理逐漸強化,最終達成以下的目標:
1、質量信息的全面收集整理
通過MES系統對質量信息進行收集,達成百分百無紙化;通過全面的信息收集建立產品全供應鏈質量檔案,建立跨系統的全質量信息中心,形成質量管理流程。
2、方便快捷的質量檢測過程
細致的操作導航,圖形化的質檢本提高質檢的程序性;建立各種專門的培訓資料和檢驗標準文件,將質檢經驗通過系統記錄留存,減少對高技能員工的依賴性。
3、自動化的質量檢驗
通過數字化設備自動采集所需要的數據,不合格品的處理流程電子化,對不合格品返修件進行跟蹤;對于質量問題進行自動地跟蹤,防止問題產品的逃逸。
4、自動化的考核評價管理
自動記錄評價車間員工的工作量,通過設定的質量相關考核指標,自動對員工進行KPI管理;通過數據記錄和分析手段對產品進行評級,對供應商進行評級管理。
5、數據分析深層化
自動對數據進行整合,提供各類質量報表;進行在線質量分析和控制,通過管理分析找出質量問題原因,通過數據分析輔助質量決策。
質量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保證,是開拓市場的生命線;用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提高質量能加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HSQMS通過數據采集、質量分析、質量預警、原因及對策分析、對策落實、持續改善,提升制造型企業質量管理信息化水平。幫助企業進行質量管控跟蹤追溯質量問題,提高產品一次合格率,降低缺陷率、報廢率,無形地降低企業生產運營成本,促進其在市場競爭中高效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