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算是一個細分領域,但絕對不是一個細分行業,因為不同行業需要的APS都是不一樣的。目前而言,APS毫無疑問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重點領域,甚至是風口。就如同其他工業軟件一樣,國產APS也需要走出一條自己的發展之路。下面就結合筆者長期在發展APS的過程當中,說一下自己所感覺體會到的一些經驗以及實際采取的一些做法,
(1)拋棄或暫緩平臺化,追求聚焦專業化和行業化
目前國外主流的APS,其實都在號稱自己對于多行業多長久的支持,甚至聲稱提供了對于企業從供應鏈計劃、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車間作業計劃等等全套的計劃體系的支持。
國產的APS,如果在這個層面上與國外進行競爭,其實是非常被動的,想要拿出這么一個覆蓋將計劃體系的,甚至是平臺化的APS,所花費的時間其實是太長了,也許等到發展起來,可能是市場早就被國外軟件占領了。同時平臺化的思路其實并不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從其他的工業軟件一樣,如果是貨架式產品,比如類似CAD或者CAE,基本上就被國外壟斷。 APS面向各個行業的定制化需求,其更加需要專業化,其實也是為國產APS軟件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時間緩沖。
秉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思路認識,筆者現發展APS,從層次上來說,分別在主生產能力計劃、工序作業計劃、制造單元計劃、 AGV路徑計劃等方面,均在獨立的面向各個行業(機加、模具、汽配、裝配、電子、芯片、冶金、服裝等)來開發各自適用的專業化的APS系統。避免貪大求全,先把各種矩陣專業的事情做好,再圖整合。
(2)打破傳統的商業模式,爭取機會在合同之前不惜力的做出應用效果
傳統的商業模式,比如需求調研、設計方案、PPT講解以及后續的招投標等等,當國產的APS軟件與國外或國內資本推動的APS軟件進行競爭的時候,在這種流程下面其實是非常吃虧的。秉持“有了樂凱,柯達就賣不上價”的發展案例,這就要求想要發展自己的APS軟件,必須適當的具有“野蠻人”或“亮劍”的架勢和精神。一是,要敢于挑戰,敢于真正的直面客戶需求,提出近理想及近完美的解決方案,不能回避、閹割和曲解用戶需求,尤其是站在用戶需求和發展的角度,提出APS先進精益排產模式和智能場景決策;二是,在簽訂合同之前的競爭階段,應該結合實際的案例數據和場景進行全面的核心開發、技術展示與效果驗證,才能深刻的打消用戶顧慮和保證應用效果。即使失敗,那也不是非戰之罪,收拾經驗,繼續下一個。
………………………………
記得跟一個非常要好和成功的發小聊天,他說過一句話對我觸動很大:“我們這輩子就是從農村出來的,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堂堂正正的勇敢做事有什么好怕的?大不了打回原形”。這是一種真正的不忘初心啊。
一己之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