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與信息化是在數字化轉型或者說新一輪智能制造當中經常出現的兩個詞匯。
一般來說,經過這么長時間和這么多文章的洗禮或者說洗腦,大家普遍認為信息化是上一個階段的事情,而數字化現在正當時代表了一種進步。一般認為信息化只是對企業原有業務運行模式的計算機化而已,而數字化則代表了提升或更多的是改變的可能。
但這兩個東西其實不是一個維度的。數字化代表的是數字量,一種表達方式而已,就如同模擬與數字的區別。而信息化相關的鏈條應該是從數據、信息到知識。不管是數據還是信息還是知識,其實也都是需要表達的,數字化只是手段而已,或者是一種較好的手段。
數字化代表的是一種微操作,哪怕是在海量狀態下的一種微操作,其實是我們對事情的一種逼近表達或者說具有更好的操作能力。在數字化思想的指導下,我們進一步提出制造要素及其相互之間的耦合關系,更進一步的就是工業互聯網的服務化微/互操作機制,其實都是一脈相承的。
數字化背后的影子其實是還原論的思想,就是通過將事物離散成一個個微單元。就如同微積分一樣,將各個分散獨立的部分整合起來還原成事物的整體。也如同工學領域里面經常用到的有限元思想一樣,通過有限的單元化的粒度表達,通過建立單元之間傳遞的關系,來模擬事物的運行過程。這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個常規的思路,就如同我們要將問題逐步的分解,一直分解到我們可以操作控制的那種程度。
我當然不是在懷疑還原論的效果與能力,這是我們解決問題經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它確實也是有它的局限性的。與之相對應的其實就是整體論,而整體論背后的思想,其實最核心的是第一性原理,我們也經常說馬斯克是運用第一性原理的高手。
我們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就如同喧囂的浪花只能暫時的遮蔽住礁石,而不能永遠的覆蓋住或者替代礁石,或者說只能在某種形式上,比如通過不存在的那種極限壓縮來替代形成礁石的作用。數字化不是目的,數字化的目的最終也是要更好地表達或者說操控數據、信息和知識。
就如同數據是說要利用這些數字或者數字化表達的東西來作為判斷依據,數據其實是據數而判,不能夠支持作為判據的那種數字或者數字化表達的東西,其實是沒有什么意義的,這是常識。
而信息其實是要表達通過信號而凝練出來的自在于心(息)的那種東西,其實代表了一種抽象。這是相對于底層的數據或者說數字化表達的東西,要發掘出其內在的含義,這才是信息的本意。信息其實是一種很高級面向應用和理解的詞匯。”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穿長路倚樓臺。”,杳無音信之后的“息”,這是一種深刻的心態表達。
對于知識來說其實代表了知道與識別的意思。其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對于數據表象之后的內在規律的認知與掌握,更是遠超只是形式上表達的數字化所能夠代表的那種甚至是無意義的膚淺。皮之不存,毛焉附之,這個道理我們都知道也是常識,知識是數字化之毛下的以及皮之下的真正的運行組織機理。
所以我們對于信息或者信息化這個詞匯的運用,其實代表了漢語的一種墮落,就如同我們從關于男人最初美好的良人到后面的郎君(這都是關乎品性的),到后面的官人、相公(這就開始比較官職大小了),一直到現在最為墮落的老公(剝離了其他屬性只有動物的本能屬性了)的稱呼一樣。信息或者信息化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詞匯。
所以我們對于數字化這個詞匯的運用,其實也代表了一種膚淺,刻意強調了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手段和形式無論如何也不能當目標的,這應該也是常識。
但是沒有辦法,只能這么叫了,只求能理解其背后的含義就好。
作者信息:王愛民,北京理工大學數字化制造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MES、APS等技術研究、系統開發與實施應用。
筆者公眾號:智能制造隨筆,歡迎關注。
歡迎交流討論,微信號:TimePat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