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程和調度,英文均是Schedule,但是中文含義且有所不同。
排程,是對未來作業任務的一個預期的排程。而調度是對排程的執行,是在對每一個排程(工序任務)的執行的控制:投料稽核、投料、作業執行、完工報工、執行效率和效果的確定等。
如此定義的話,調度的管理作業可以定義如下:
【1】生產準備稽核
根據排程結果,對開工前的排程項進行生產準備稽核。生產準備的稽核一般分為開工技術條件、開工生產條件的稽核。常規的重復性生產,一般默認開工技術條件是OK的,比如圖紙、BOM、技術標準、工藝要求等均是可行、可得的。常規的重復性生產,一般要對開工的生產條件進行稽核。開工的生產條件分為兩個稽核項目,一個是生產條件中的產能條件,如設備狀態、模具狀態、員工狀態(技能和在崗)是否負荷生產訂單該序的要求。另外一個是物料條件,需要稽核生產訂單該序所使用的物料是否滿足,如果使用多個物料,是否齊套等等。簡單地,如果把制造企業按照產能驅動、物料驅動、產能+物料雙驅動的類型其生產稽核的方式,產能驅動的零件加工,則需要產能準備為主,物料相對簡單。物料驅動的整機裝配,則需要物料齊套為主,產能準備為輔。而產能和物料雙驅動的,則是產能、物料均需要準備。
一般情況下,生產準備以物料以生產訂單為單位準備,產能以工序能力為單位(關鍵產能資源)。
二、開工投料
調度員一般默認排程所需要的產能條件、物料條件均是滿足要求的,由機臺自行開工即可,調度員不做人為調度和干預。正常情況下,車間的機臺作業時,按照排程確定的順序(計劃開始時間)開工。
三、異常處理
當前工序任務出現異常、需要開工的工序任務出現異常、工序機臺產生異常時,需要調度員人工干預(調度作業),一般對工序任務進行以下工任務的調度:(1)延后、(2)提前、(3)暫停、(4)更換別的生產訂單、(5)增加機臺、(6)增加人手、(7)緊急委外等,保證生產的穩定性。
四、進度監控
為了保證排程的較好執行,需要督促車間需要做好完工匯報,核對生產訂單的制造進度,確保排程結果的順利實現。
當完工出現較大異常時,需要對產能進行有效調整。
五、重排程
異常處理為主的調度,一般是班次內、班組內的調整,正常情況下不做跨班次、跨班組的調整,是一個比較好的異常處理。當進度出現大的偏差時,尤其是跨班次、跨日期、甚至跨車間和跨工廠調整時,相當于要重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