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輪流轉,數字化轉型又進入了大家的視野,各種各樣的轉型策略和轉型路徑紛至沓來。筆者也說一下自己所思考的數字化轉型的切入點。
(1)數字化轉型有必然的路徑嗎?我看未必。
關于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其實很多人都談了很多,但是說數字化轉型一定有必然的路徑嗎?我看這大多是從想當然的角度出發來思考的。或者最起碼的,企業的層次和關注重點是不一樣的,數字化轉型不可能有統一的路徑。這個事情就如同當時提的ISA-95里面的MES標準一樣,如今做MES的有多少在遵守這個標準?基本上屬于已經廢棄的或者僅供參考那種狀態。反過來說,就像ERP一樣,ERP也沒有標準,但是有類似SAP那樣的,相當于形成了事實上的工業標準。所以,筆者感覺關于數字化轉型,尤其是這么籠統的一個概念,想要提出一個統一的路徑,更多的是有點兒浪費精力。
(2)數字化轉型的切入點和落腳點一定是始終瞄準目標的,而不是數字化技術本身
企業的發展一定是有自己的目標的,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有“型”,做大有做大的“型”,做強有做強的“型”,而如何“轉”呢?最簡單的就是找準你的瓶頸、重點、難點,也就是自己的短板,這樣就抓住了重點,這方面一定是要避免貪大求全的,或者如果你能夠拿出20%的精力解決80%的問題,這就是最應該做的。
瞄準瓶頸、重點和難點。看看自己有什么樣的基礎,面向這些關注點,在這個起點和終點之間,尋求和規劃漸進的步驟。只有對每一個關注點的步驟做出規劃,才能夠實現多個關注點之間協調的綜合步驟。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解決這些問題就是足夠了,而數字化只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手段而已。
(3)優先解決點的問題,再說面上的問題,這是不能跳過的步驟。
就如同智能制造一樣。我們總認為一定要2.0、3.0、4.0,這么按步驟的走下去,其實企業實際操作的時候恐怕也不是這個樣子。尤其在一些單點問題方面,跟整個企業的數字化信息化基礎,可能并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但是仍然可以搞出智能化的東西。
數字化轉型也是一樣,瞄準需要突破解決的點,這才是做事應該有的架勢。其實現在所謂的那種云邊端協同,其實就非常強調邊和端的緊密耦合作用的。
如果我說我們做數字化工作有前線的話,那直接以產品出廠。嗯,緊密銜接的。工藝執行過程的控制,是我們的重點,也是做強企業必不可少的重點,這才是能夠聽到前線炮聲的地方。
當然了,借助于數字化手段,我們并不是要搞所謂的信息孤島。這就是數字化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要做好全面規劃。但這種規劃與其說是自上而下來貫徹的,可能還不如換個思路,是自下而上的推動的,就如同蓋房子一樣,當然有個藍圖,但具體的做法一定是萬丈高樓平地起,這才是應該的一種思路。
關于信息孤島,其實有不是孤島的系統嗎(只是大小而已)?那企業豈不是只需要一個系統就可以了,但這是不可能的或很難的。所以在現在衍生出來了所謂的數字主線、MBSE等等,就如同一個城市一樣,不可能把整個城市的地盤全部形成道路,還是存在著很多功能區的。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如果能夠抓住瓶頸重點和難點,圍繞著這些建立所謂的”信息孤島”,這是做事必須要做的,至于說一張藍圖有了當然是更好的。
感覺有很多”應該”的道理。我們都應該按照”應該”的思路去思考才行。一己之見,僅供參考。
作者信息:王愛民,北京理工大學數字化制造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MES、APS等技術研究、系統開發與實施應用。
筆者公眾號:智能制造隨筆,歡迎關注。
歡迎交流討論,微信號:TimePat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