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1994年),在一家日本企業擔任元器件采購工程師。一次,因為小批量試制,需要向日本總部調用元件A。
我寫了個傳真傳給日本我的頂頭上司本山先生(那時候沒有Email,沒有微信)。5分鐘后,本山先生打電話來了:“kevin,你到底需要多少個?”我一股怒火升騰起來,傳真上寫著:本批試產50臺,每臺需要2個。這不明擺著需要100個嗎?日本人真是的,國際電話好貴的。(27元/分鐘,上海工人一天收入差不多20元左右)。我有點不高興,覺得本山先生好啰嗦。當然我克制自己情緒地回答:“100個。” 到底我還年輕,本山又追問了一句:“你不高興?”我趕緊否認。
兩個月以后,本山先生來中國出差。他把我叫到一個房間,跟我說:“我知道你其實為那件事不高興,讓我來向你解釋我為什么會打電話確認這個數字。我會算50乘以2等于100,但是如果你寫上100,我就可以通過50、2自我驗證你確實需要100。否則的話,我就會擔心可能你疏忽寫錯了50和/或2,擔心可能傳真不清把8搞成了5等等,而我沒法發現這個錯誤。你寫上100,只需要花費你5秒時間。有了三個數字,我就可以自我印證。否則的話,即使做1000次發生錯誤1次的話,這個損失是遠遠大于你寫字花費的時間成本。所以,我希望你能夠養成習慣。”
當時,我真正地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98年上海市購房退稅,需要去市里某稅務局辦理。門口公告上寫明了需要的資料,可是還是不停地要去問。人山人海,工作人員臉色鐵青,來辦事的市民疲憊不堪。我本人一共去了三次,偶遇大學同學,他也去了三次。我們兩個交大畢業生(自認為理解力達到市民平均水平)一起琢磨都無法確認理解的是否正確。最后一次順利辦完,再去看公告,公告里沒有一點錯誤,全對的。
我也是個好事之徒,我就重新排隊。輪到我了,我就告訴那個工作人員。我說:建議你們的公告改一下,我這里建議你們這樣這樣改。你們也辛苦,每個市民少來一次,少問一次,你們工作量就減少很多。那工作人員象看著怪獸一樣看著我,眼睛里滿是憤怒:“我們寫得沒有錯!你們不好好看”。我苦笑兩聲,落荒而逃。
我們觀察一下身邊的事,經常是這樣的:接受信息的人不停地去咨詢發出信息的人(可能是一份通知、可能是一份工藝文件、可能是.....);雙方都會浪費很多時間。更糟糕的是,接收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了,悲劇的是他的理解是錯誤的,從而耽誤工作,造成損失。 回過頭來再看那份信息,很有可能你會發現信息沒有錯,但是問題是你可以有其他理解。
因此所有信息的傳遞不僅僅要達到準確無誤,更要達到無歧義。只有這樣,才是以客戶為本,從對方角度考慮。假如發生接收方理解錯誤,永遠去反思自己沒有說清楚、寫清楚,而不是別人傻,理解能力有問題。
這樣的原則,幫助了我很多。我覺得,應該感謝的是本山先生,他是我的啟蒙老師。
李忠華,近三十年供應鏈工作經驗,轉戰日、美、歐、民營企業,長期擔任供應鏈領域高級管理職位。近年來開始轉入供應鏈咨詢行業,專注于計劃與采購職能。
最大優勢是不僅知道好的供應鏈應該是什么樣的,還知道差的供應鏈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多次帶領不同企業供應鏈從低階走向優秀集成的供應鏈;理論+實戰+信息化能力全面結合,更好地引導與協助客戶管理變革、創造價值。
微優微科技,堅守“讓工廠計劃變得簡單”的使命,賦能工廠計劃領域,提供工廠計劃全面提升方案,業務咨詢和信息化(APS為主)雙輪驅動,為客戶提供看得見的價值。
歡迎垂詢:手機/微信:1347273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