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背后的尷尬
MES可謂近兩年來智能制造領域最火的概念了,大大小小的廠商都在嘗試導入MES系統,也催生了林林總總參差不齊的MES產品和供應商。但有一個尷尬的事實是,如果你問這些廠商們什么是MES,得到的回答卻總是不盡相同,大抵都是以自己的理解來或自己的產品來回答的。那么,MES到底有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的定義呢?
01
MESA標準
首先是MESA標準,這也是業界使用最廣泛的標準。MESA的全稱是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Solution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像西門子、羅克韋爾等知名MES廠商,都是該協會的核心成員及贊助商。MESA是從功能層面去定義MES的,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11大核心功能的MES模型的定義,又稱MESA-11模型:
1.工序詳細調度(排產)
2. 生產單元分配(派工)
3. 產品追蹤與追溯
4. 勞動力資源管理(不同于HRM)
5. 質量管理
6. 維護管理(針對設備,工裝夾具)
7. 資源分配與狀態管理
8. 文檔管理
9. 性能分析(典型的如OEE)
10. (生產)過程管理
11. 數據采集與獲取
到了2004年,在老的模型基礎上,又提出了旨在加強和其他系統、其他職能協同的C-MES模型。C-MES
最后在2008年,推出了最新的版本,及Model-Version 2.1
此版本的定義已經有點“超然”了,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執行系統,也不滿足于C-MES的“協同”、“互聯”的概念,其概念已經從Production Operation延伸到了Business Operation,甚至囊括了Strategic Initiative。好吧,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02
ISA-95標準
ISA-95,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 and control systems,即企業系統與控制系統集成國際標準,由儀表、系統和自動化協會 (ISA) 在1995年投票通過,簡稱S95。這是另一個非常流行的標準。S-95標準對于MES的定義,首先是從信息系統架構的層面來描述,即著名的S-95五層架構:
MES是處在Level 3層(從0開始計數)。這個定義的高明之處是先從頂層規劃給出了企業信息系統的層次劃分,然后才是各個層次的建設和互聯,頗有高屋建瓴之勢。在給出了對MES Level 3層的定位后,S95也給出了其功能模型定義。與MESA-11略有不同的是,S95 中描述的生產對象模型根據功能分為 4 大類 9 大模型, 資源、能力、產品定義和生產計劃。資源包括人員,設備,材料和過程段對象。能力包括生產能力,過程段能力。產品定義包括產品定義信息。生產計劃包括生產計劃和生產性能。
03
其他標準
當然除了上述兩大標準之外,也存在一些非主流的標準,比如:
VDI 5600,是德國人給出的MES標準,大致沒有超出上述兩大標準的特別之處。
Namur,一個由流程行業的自動化技術終端用戶字發定義的標準,從未被大范圍公共使用。
所謂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一個系統,一個行業尤其如此。唯有對標準有了深入的理解才有可能對產品由一個深入的理解。希望本文能幫助你更好的了解MES。
如果您覺得本文有幫助的話,請點擊下方“在看”或者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看到、了解MES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