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型模式培育行動。
行動內容:
20.發展智能化制造。鼓勵大型企業加大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應用力度,全面提升研發設計、工藝仿真、生產制造、設備管理、產品檢測等智能化水平,實現全流程動態優化和精準決策。
21.加強網絡化協同。支持龍頭企業基于平臺廣泛連接、匯聚設備、技術、數據、模型、知識等資源,打造貫通供應鏈、覆蓋多領域的網絡化配置體系,發展協同設計、眾包眾創、共享制造、分布式制造等新模式。
22.推廣個性化定制。鼓勵消費品、汽車、鋼鐵等行業企業基于用戶數據分析挖掘個性需求,打造模塊化組合、大規模混線生產等柔性生產體系,促進消費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打通,推廣需求驅動、柔性制造、供應鏈協同的新模式。
23.拓展服務化延伸。支持裝備制造企業搭建產品互聯網絡與服務平臺,開展基于數字孿生、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產品模型構建與數據分析,打造設備預測性維護、裝備能效優化、產品衍生服務等模式。
24.實施數字化管理。推動重點行業企業打通內部各管理環節,打造數據驅動、敏捷高效的經營管理體系,推進可視化管理模式普及,開展動態市場響應、資源配置優化、智能戰略決策等新模式應用探索。
專欄5:工業互聯網新模式推廣工程
|
面向領先制造企業與特色中小企業組織新模式應用標桿遴選,依托龍頭企業、研究機構等制定發布新模式應用實施指南,加強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探索與推廣。鼓勵地方開展工業互聯網新模式應用宣貫與培訓,支持建立一批線上線下結合的新模式應用體驗中心,鼓勵創新應用探索實踐。
|
時間節點:到2023年,面向垂直細分行業,形成100個左右新模式應用試點示范,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和應用場景,實現在200家以上工業企業復制推廣。
責任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