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工廠使用看板作為過程控制的精益工具。豐田的太一Ohno最初設想看板作為供應商(上游流程)和客戶(下游流程)之間信息交流的一種方法。它是建立在及時生產的基礎上的:只生產需要的東西(在下游過程中),只有在需要的時候,并且只在需要的數量上。然而,…大多數公司仍然搞錯了。
大多數公司都做錯了什么?
看板卡實際上是一個生產訂單,上面有商品描述、零件編號、批號、供應商信息、交貨地點…等信息。問題是往往缺少最重要的信息--產品/部分補貨準備時間。這是一個重要的細節,表示(內部)供應商與(內部)客戶之間的承諾。如果這一“協議”沒有明確說明,不能得到遵守,就會造成零件丟失,甚至停產。
如何使它正確
當使用看板時,某些條件是必要的,以確保零件在規定的補貨時間內可用。
在“供應商”和“客戶”之間
-
穩定耗材量
-
議定看板數量的保證能力
-
物品運輸周期短
供貨商
-
線性制造工藝,無工藝回路
-
小批量生產=短交貨期
-
100%可靠的材料供應
整個工廠
-
過程和工作方法的高度標準化
-
精確過程周期時間
-
所有員工都遵守既定的標準/規則。
看板實踐
只有滿足和維持上述要求,看板才能有效。然而,在某些制造情況下,如機床生產,往往很難管理零件之間的交付過程中只有看板。
如果您所處的行業(部件)需求水平波動,采用先進計劃和調度(APS)系統對您來說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并將給您帶來以下好處:
作者:
Keiji Fujii,Asprova AG執行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