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id="f7lv1"></font>

    <dfn id="f7lv1"><ruby id="f7lv1"></ruby></dfn>

        <dfn id="f7lv1"></dfn>

            <meter id="f7lv1"></meter>

            數字孿生城市的關鍵技術-BIM

            文章來源:APS研究
            2020-11-09

            BIM的全稱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它包含了不同 專業的所有信息、功能要求和性能,把一個建筑工程項目的所有信息,包括設計 過程、施工過程、運營管理過程的信息全部整合到一個模型里。

            BIM是對包括工程建設行業在內的多個行業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的一次重 大思索和變革。美國佐治亞技術學院建筑與計算機專業的Chuck Eastman博士 1975年提出了 BIM的概念。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英國也在進行類 BIM的研究與開發工作。當時,歐洲習慣把它稱之為“產品信息模型(Product Information Model)",而美國通常稱之為“建筑產品信息模型(Building Product Model )^01986 Robert Aish 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第一次使用"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一詞。他在這篇論文中描述了今天我們所知的BIM論點和實施的相關 技術,并在該論文中應用RUCAPS建筑模型系統分析了一個案例來表達他的概念。 21世紀前的BIM研究由于受到計算機硬件與軟件水平的限制,僅能作為學術研 究的對象,很難在工程實際應用中發揮作用。21世紀后,隨著計算機軟硬件水 平的迅速發展以及對建筑生命周期的深入理解,推動了 BIM技術應用的不斷前 進。

            BIM技術是以三維數字化為載體,關聯整合了城市建筑物設計、施工建造、 運營到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空間及語義信息,并同時在各階段得到應用,在 提高設計和建設質量、降低建設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基于美國國家BIM標準(NBIMS)對BIM技術的定義,定義由三部分組成:

            1 BIM是一個設施(建設項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數字化表達;

            2) BIM是一個共享的知識資源,是一個分享有關這個設施的信息,為該設 施從建設到拆除的全生命期中的所有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的流程;

            3) 在項目的不同階段,不同利益相關方通過在BIM中輸入、提取、更新和 修改信息,可以支持各相關方的協同作業。

            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構件語義化定義、數據轉換及共享應用等過程中遵 循通用的IFC國際標準。IFC標準使用EXPRESS語言定義,涉及包括建筑控制、 消防管道、結構單元、結構分析、供熱通風、電氣、結構、施工管理等眾多領域。 最新版本的IFC4包含大量的類定義,有775個實體,418個屬性集,390個數據 類型。從下往上由資源層、核心層、共享層、領域層4層組成。資源層定義了 21類可重復引用的實體與類型,如幾何資源、拓撲資源、材質資源等。核心層 定義了 4類IFC模型的基本結構、通用概念和基礎關系。共享層提供了 5類通用 對象,如建筑元素、管理元素、設備元素等。領域層定義了特定的8類專業領域, 如建筑領域、結構分析領域、電氣領域等。在IFC標準中,只允許上層資源引用 下層資源,其可保證拓展領域層時,下層資源不受影響,有利于IFC架構的拓展 與穩定。

            BIM技術是創建和使用“數字孿生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基礎工具,例如 建設“智慧建筑”應用系統,可實現城市建筑物的能耗監測和全生命期的動態管 控。

            <font id="f7lv1"></font>

              <dfn id="f7lv1"><ruby id="f7lv1"></ruby></dfn>

                  <dfn id="f7lv1"></dfn>

                      <meter id="f7lv1"></meter>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