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id="f7lv1"></font>

    <dfn id="f7lv1"><ruby id="f7lv1"></ruby></dfn>

        <dfn id="f7lv1"></dfn>

            <meter id="f7lv1"></meter>

            實現柔性制造的方法之:離散化及其組合配置

            文章來源:APS研究
            2020-07-07

             柔性制造是企業都在追求的。如何能夠根據市場產品訂單的變化,及時的調整自己的資源配置,實現快速的響應生產,不管企業是以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或者工業互聯網還是其他的名義,大程度上都是為這個目標來。

                    其實從大的方面來說,德國的工業4.0,其實追求的最核心的東西是自動化加柔性。我們所提的工業互聯網。其實也是為了能夠將各種指導要素互聯起來。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夠實現柔性的組合配置,包括看得見的制造資源的柔性組合配置。也包括相對從傳統角度而言實體化特點弱一些的,比如軟件通過服務的方式實現柔性配置。我們也經常說,在工業互聯網的環境下,我們需要在更廣的橫向范圍內,更大的縱向深度范圍內來解決制造資源優化配置的問題,其內涵也是在這個方面。

                    在數字化的時代下面,我們頭腦當中的一個本質思維是將一個連續的系統,通過離散化的處理方式來進行控制或者組合配置。就如同我們所學的微積分一樣,一條連續的曲線我可以通過將它細分成每個小格的離散化單元,通過積分累積,就可以得到整個曲線的一個面積之類的計算求解。

                   德國工業4.0在三張圖片里面。將一個硬件的自動化生產線當中的各個組成部分,比如其中的一個泵,比如其中的一個閥,比如其中的一個控制組件等等,在軟件里面建立與之相對應的service。通過這種硬件裝置的離散化,建立軟件空間的服務體,通過軟件空間內服務鏈的配置實現硬件裝置的柔性組合運行,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自動化加柔性的一種追求。其實這個并不能夠說是德國原創的,在很久以前自動化領域就已經開展的PACKML,其實就有這方面的味道。


                    記不清去年還是前年(懶得去查了哈)。德國的漢諾威工業展上面。有個企業好像是sew,通過建立一個個制造島或者制造單元,利用柔性靈活的物流配送小車來實現各個制造單元生產流程的銜接。這樣就提供了一種極大的生產可組合配置的空間。就可以針對不同的任務。來實現不同的資源配置。其實這個本質上來說也是通過離散化化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組合來支撐柔性。

                    甚至在典型批量化生產的汽車制造企業,這種趨勢也已經出現了。記不得是寶馬還是奔馳?將傳統的固定連接的工位生產線,利用基于AGV工作站進行離散化拆分,從而實現支持特定任務的,通過工位的組合實現臨時性的或者針對性的工位鏈條或者短暫的生產線。當然了,可以根根據出產效率的目標要求,來決定工位配置鏈的長短,以實現對節拍的控制。

                    通過離散化,才能夠為我們的柔性配置提供可能得優化空間。如果制造單元或者生產線是一坨緊密的,無法拆分的,其實從配置角度很難實現柔性的。

                      基于離散化及其基礎之上的組合配置,是實現柔性制造的一種核心且本質的思想。

                    后續打算繼續深入思考,打算寫個系列專題公眾號文章,包括:精益生產視野下的柔性制造、柔性制造下的管理變革、工藝裝備發展趨勢下的柔性制造、柔性制造與數字化轉型…………



            作者信息:王愛民,北京理工大學數字化制造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MES、APS等技術研究、系統開發與實施應用。


            筆者公眾號:智能制造隨筆歡迎關注。


            歡迎交流討論,微信號:TimePatient


            歡迎轉發。轉載請聯系。



            <font id="f7lv1"></font>

              <dfn id="f7lv1"><ruby id="f7lv1"></ruby></dfn>

                  <dfn id="f7lv1"></dfn>

                      <meter id="f7lv1"></meter>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