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系統已經成為當前制造業主動追求的熱點,很多企業已經自發的提出了這方面的需求。結合筆者對APS長期的研究與思考,以及對相關企業的需求調研和了解,梳理和總結一下AP s的一些發展態勢。
(1)應用范圍從專業產線向集成車間應用方向發展
傳統的MES都是面向一條產線或者包括幾個工段的一個車間,傳統的APS是作為MES的一個模塊存在的,所以傳統的應用范圍是隨著MES而開展的,比如幾家,比如裝配,比如模鑄等專業化產線。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深入發展以及企業對數字化建設認識的提升,面向單獨專業化產線的MES,在螺絲殼里做道場的味道太濃了,受外圍的影響因素影響太大了,因此很多企業目前都是在進行集成車間的應用,寄希望于通過MES應用范圍的擴大,將大量的干擾消化在內部。相應的APS的業務也開始呈現多專業協同的味道,從而使得排產調度呈現出層次化關聯性的特點。
(2)應用深度從高級排產向高級計劃與排產綜合考慮方向發展
現在APS其實主要來說還是排產,計劃的功能其實是很弱的。如果涉及到計劃,相當于涉及到計劃的一種協調或者決策,比如,舉一種實際的普遍情況,我們經常說的面向訂單的生產,其實很多企業同時還有面向庫存的生產(如果純粹是接到了訂單才進行生產,有可能根本滿足不了交貨期的,也就是說生產周期比交貨期要長),但這兩種生產任務,如何協調?我認為這是計劃的味道,涉及到什么時候?生產哪種成品半成品或者零件甚至毛坯,并且實現這種庫存生產任務和訂單生產任務的協調和分配。但這種協調分配,必須綜合考慮產能,所以又是和排產融合在一起的。這兩種合在一起,才可以稱之為高級計劃排產,APS。APS越來越回歸到本來的味道了。
想想事情的道理也是這個樣子的,當在小范圍取得一定應用效果之后,必然會采取一種逐步的擴張,而目前考慮的是計劃和排產的綜合,總體來說,大家的重點還是在生產執行本身,但可以想見后續的發展趨勢必然是和供應鏈來結合,這樣才能一步步的將原先的外部擾動變為內部消化處理。但略顯尷尬的是,其實很多企業并沒有走到第一步,包括很多供應商的技術也沒有走好第一步,但是現在趨勢已經走到了下一步,這個無論對于企業還是供應商來說,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也許有另外一種解決思路,自己想的還不成熟,后續再說吧。
作者信息:王愛民,北京理工大學數字化制造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MES、APS等技術研究、系統開發與實施應用。
筆者公眾號:智能制造隨筆,歡迎關注。
歡迎交流討論與探討合作,微信號:TimePat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