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定制生產方式,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或被動必須采用的方式。而說起大規模定制生產方式,一般都會提到客戶訂單分離點。但經過近期這幾次的調研,感覺這里面的內涵更加的豐富。
(1)客戶訂單分離點的主要形式
客戶訂單分離點一般用下圖進行描述。
比如面向備貨型生產的MTS,是直接面向庫存而不是面向訂單的,通過庫存的控制,牽引生產節奏,包括虛擬補貨型生產訂單的生成并制定生產計劃,一般這種生產計劃不需要人的干預而是系統自動生成的。
比如面向訂貨型生產的MTO,是沒有訂單就不生產的,傳統上我們說的MES或APS大多都是面向這種情況的。
(2)客戶訂單分離點的再思考
其實對于企業實際生產來說,很少嚴格的按照上述的方式來界定客戶訂單分離點,有很多種其他復雜的變種方式。
首先這些客戶訂單分離點都是按訂單做什么事情。其實對于企業來說,所有的訂單客戶分離點,一般不會是等到訂單到來之后才開始做這個事情。因為這樣做的話,按照生產周期的話,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下,是無法滿足客戶的交貨期要求的。
可能大家首先都會想到的,就是事先準備一些庫存,不管是采購的、加工的、還是裝配成品的,當接到真實的訂單之后,再將這些庫庫存面向訂單進行分配。當然了,分配有各種各樣的策略,是面向某個主要訂單進行集中分配,還是進行均勻式的分配,都是企業可以斟酌采取的策略。但是這些策略的目的,基本上只有一個就是,快速的滿足交貨期要求,或者縮短用戶的交貨期,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企業的響應速度。這才是企業的真正目的。
所有的客戶訂單分別最后都隱藏的面向庫存的生產,只有這樣才能夠縮短這個周期和滿足交貨周期。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比如按訂單裝配,其實可以認為成品庫存周期為0,是面向庫存生產的一種變形而已。
(3)客戶訂單分離點的進一步思考
企業不會單獨建立生產線專門來進行面向庫存的生產。所有面向庫存的生產都要和訂單的生產混合在一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所有的庫存都是面向訂單的,這也是另外一種客戶訂單分離點融合方式。其中涉及到兩個問題。
一是基于預測提前投產,包括各種物料的提前準備,涉及到需求預測方面的技術;
二是在APS中,屬于MTS和MTO混合的模式。企業的運行模式是復雜的,MES相關的技術也應針對性的調整與改變。
出差比較累,也沒有太多時間。給學生寫了一個詳細的,這篇公眾號文章做了一下簡單凝練。
作者信息:王愛民,北京理工大學數字化制造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MES、APS等技術研究、系統開發與實施應用。
筆者公眾號:智能制造隨筆,歡迎關注。
歡迎交流討論,微信號:TimePat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