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來說,會非常注重自己的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包括迎合用戶的需求,甚至是定制性的需求。同樣,對于數字化業務管控系統的建設來說,也是應該有一個濃厚的用戶意識的,包括企業和操作者用戶。
(1)系統功能,滿足企業需求
系統功能必須滿足企業需求,這是系統建設的根本。企業需求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順暢的業務數據貫通。系統首先應該基于數字化,結構化的方式,實現業務環節之間自動順暢的數據交流與傳遞。只有通過數據貫通,才能夠將以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通過紙質的統計分析獲得的數據,在系統的支持下快速明確的獲得。
二是支持管理規范的物化落實。不管是業務流程規范還是先進的管理思想,其實都需要數字化業務管理系統的物化落實支持的。雖然人是具有最大柔性的,但對于數字化業務管控系統來說,人的柔性應該進行規范和約束。
三是業務經驗知識的沉淀。不同的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水平是不一樣的,包括產品的定制水平和產品的質量水平等等,這些不一樣,一定是通過企業的業務系統來進行支撐的。從某種程度而言,不同的企業,業務管理經驗也是因此而不同的。否則兩個企業一模一樣,產品一樣,業務管理水平也一樣,這種同質化企業的生存一般來說都是比較掙扎的。企業的業務知識經驗所沉淀的載體,其實就是數字化業務管控系統,也內在決定了這種數字化業務管控系統的定制化。
(2)系統使用,滿足各種角色人員的操作需求
系統的使用,一般來說還是需要人的,在現階段,不管是智能制造還是工業互聯網,所建立的數字化業務管控系統,還是要靠人來操作使用的。這就要求數字化業務管控系統的開發建設,必須滿足各角色人員的處理與執行操作需求。
不同角色人員對于系統的使用和操作需求是不一樣的,就是說是視角和關注重點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就要求,同一的或者統一的數字化業務管控系統,面向不同的角色人員,呈現出不同的業務支撐能力。
對于決策者,系統應該具有將決策人員納入到決策回路里面的人機物融合環境。
對于業務處理者,系統應該具有將業務處理人員納入到有回路里面的業務鏈條環境。
對于現場執行者,主要對應的是現場操作,比如有操作工人來進行執行反饋等。系統應該具有為現場執行者提供簡潔高效的操作界面,應該充分考慮到現場執行者的能力水平和操作習慣。因為底層的操作執行是支撐整個系統運行的數據源頭,必須在這個方面給予充足的認識和支持。

作者信息:王愛民,北京理工大學數字化制造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MES、APS等技術研究、系統開發與實施應用。
筆者公眾號:智能制造隨筆,歡迎關注。
歡迎交流討論,微信號:TimePat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