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APS系統或者說排產調度教科書當中,對于制造資源的運用其實是做了大量的假設的,與生產現場的實際運用相比,是存在較大的出入的。作為學習是夠了,但作為實際應用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制造資源是作業排產當中最核心的排產要素之一,對其正確理解有助于我們深刻把握APS的本質。本文對生產現場當中實際的制造資源運用方式,尤其是所給予的一些假設,其實都是與實際生產運行不相符的,進行一次初步總結。
(1)假設不實之一:一個工序獨占一個資源
傳統的APS都是假定一個工序獨占一個資源,但在實際生產過程當中存在大量的情況,并不是這個樣子。
比如,熱處理設備,每次都要開一爐才能夠進行生產,而這一爐當中是包含了很多工序的;
比如,裁剪設備每次運用都是要裁剪,大量的組合工序的,這樣才能夠實現對材料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提高設備利用率;
比如,生產中存在著大量的跨訂單的工序合批這種情況,都是多個工序組合在一起,在一臺資源上面進行生產。
其實真實情況是,某個工序可能只是占用了資源的一部分,而這個資源同時可以做其他的工序。
(2)假設不實之二:工序一旦占用資源開始就要等到結束
每個訂單工序都是有數量的,即使執行到某一件設備發生故障,相當于這道工序做了分批,還沒有執行完的那些,也必須尋找其他的資源進行生產,甚至是要以緊急的方式進行生產。
(3)假設不實之三:一個資源只能同時處理一件工件
這種假設也是不成立的。實際生產當中,比如,平面磨床,一次都是處理很多件的。因此工序的加工時間并不能夠單純的以單件工時累計來進行計算。
當這些假設被取消之后,APS的排產處理還是非常復雜的,但這個就是實際需求。

作者信息:王愛民,北京理工大學數字化制造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MES、APS等技術研究、系統開發與實施應用。
筆者公眾號:智能制造隨筆,歡迎關注。
歡迎交流討論,微信號:TimePat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