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思想是動態的-多年以來,精益思想一直處于發展中,而且還將繼續發展。精益思想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持續改進思維是精益制造系統的核心,而這一核心概念始于豐田公司并發展成為精益思想的核心。
一、 精益發展的歷史
1421年 中國建造數目龐大的珍寶船隊遠航亞、非、歐。工匠數量多達三千多人,分工很細,船只建造有統一的規格和嚴格的用料標準,年造船量一般在三千多艘。其制造技術采用了標準化和可交換零件和同步化制造管理。
1765年 法國將軍讓-巴蒂斯特.格里博瓦掌握了標準化和可交換零件的設計方法,幫助快速在戰地里修整軍事裝備與武器。
1807年 英國馬克.布魯內爾設計了一套由22個不同的步驟組成的生產線,為皇家海軍制造木質零件,按照順序單件生產。

1822年 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的托馬斯.布蘭查德設計了一套由14個機器組成的生產單元,不需要人工介入,制造復雜的來福槍托。
1850年 美國的兵工廠開始制造標準的武器零件。
1914年 福特的供應商生產符合需要的零件和其他部件組合在一起,準時提供給福特工廠的生產單元或組裝線。
1930年 德國航空業創建節拍(TAKT)時間,控制飛機機身的組裝。
1950年 豐田將節拍時間和福特的連續流結合起來,再融合美國零售行業的超市的管理方法,設計了一定的靈活性,制造出多品種小批量高質量的產品。
1990年至今 精益融合流程再造,擴展其他領域,如研發、辦公和服務行業、醫療、金融等領域。從精益生產上升到精益管理。
二、 精益思想史的研究發展歷史
1、 對精益、質量和持續改進的研究回顧
1978年 大野耐一提出豐田生產系統
1981年 欣格對豐田生產系統的研究
1982年 戴明《走出危機》
1983年 默代對即時JIT制造的研究
1986年 今井對持續改進的研究
1988年 克拉夫奇克對“精益生產”的研究
1990年 沃麥克、瓊斯,和魯斯:《改變世界的機器》
1990年 圣吉:《第五項修煉》
1993年 五十鈴對人和持續改進的研究
1991年 克拉克和藤本對汽車生產發展的研究
1993年 佛羅里達和肯尼對把日本工廠系統轉移到美國的研究
1994年 沃麥克和瓊斯對“精益企業”的研究
1996年 沃麥克和瓊斯:《精益思想》
1997年 麥克達菲和哈普勒對精益供應商的研究
1997年 今井對管理的研究
1997年 科欽、蘭斯伯里和麥克達菲:《精益生產之后》
1997年 萊克對造就精益的研究
1998年 卡沙馬諾和延崗健太郎:《超越精益生產的思想》
1998年 法恩:《時鐘速度》
1999年 蒙爾立對美國產業競爭力的研究
1999年 藤本對本田系統如何演化的研究
1999年 斯比爾和鮑恩對本田生產系統DNA的研究
2000年 潘迪、諾依曼和卡瓦納對六西格瑪的研究
2000年 哈利和施羅德對六西格瑪的研究
2001年 埃克斯對六西格瑪的研究
2001年 約旦和邁克爾:《精益公司》
2005年 托馬斯.格士柏 ,羅伯特.馬荻勤克《精益六西格瑪物流:從戰略到實施》
2007年 艾倫 C.沃得《精益產品和流程開發》
2009年 詹姆斯·W.馬丁《精益六西格瑪與供應鏈管理 》
2009年 蔡穎 唐春明 《精益實踐與信息化》
2010年 涂尚德。羅杰 杰勒德《精益醫療》
2011年 GREGG Gordon 《精益勞動力》
2、 對精益組織轉化的產業研究回顧
1960年 麥格雷戈《企業的人性方面》
1969年 羅森伯格對美國制造業研究
1979年 克拉克對日本公司的研究
1980年 伍德沃得對產業組織的研究
1984年 韓塞爾對美國制造技術發展的研究
1984年 青木對日本企業的研究
1984年 皮埃爾和賽伯:《第二次產業分隔》
1984年 寇肯、凱茲和麥克西對產業關系轉化的研究
1985年 阿伯格倫和斯托克對日本企業的研究
1985年 卡沙馬諾對豐田和尼桑的研究
1989年 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美國制造》
1990年 錢德勒:《規模與范疇》
1991年 斯科特 默頓20世紀90年代對企業的研究
1993年 杜拉克:《后資本主義社會》
1993年 漢默與錢普對業務流程再建的研究
1994年 西口對日本產業來源的研究
1994年 青木和道瑞對日本競爭力來源的研究
1995年 鮑曼和科格特:《企業重構》
1995年 野中和竹內對知識創新企業的研究
1995年 萊克、艾特力坎貝爾對日本技術管理的研究
1995年 戈德曼、內格爾和普瑞斯:《靈捷競爭者和虛擬組織》
1996年 戴爾對克萊斯勒“家族企業的研究”
1998年 博茲朵昂、蒂斯特、霍特爾和盧卡斯對早期供應商整合的研究
1998年 庫奇-葛申費爾德對知識導向工作的研究
1999年 萊克、弗魯因和艾德勒:《美國再制造》
1999年 艾可夫:《公司再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