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織
1、與生產相關的組織架構,要足夠的細,如班組、班次
2、人員考核的依據,員工工資的核算方式
二、訂單、工序計劃
1、定位行業,了解企業的計劃方式、步驟、依據
2、目前不同車間的生產瓶頸是什么?客戶有什么想法
3、車間作業計劃的具體內容?是細化到車間、班組、個人還是每個機臺?
4、計劃變更的原因及處理方式
三、生產執行與調度
1、產品和生產工藝流程圖,現場管理的區域劃分,最新版的現場布局草圖,設備與工藝是如何對應的?
2、各工位職責描述與操作步驟說明,工位與工藝之間的對應關系?
3、每道工序的生產節拍是多少,各工序的數據收集流程是怎樣的?都需要收集什么樣的信息?
4、合格產品和不合格產品的統計方式是怎樣的?記錄不良都需要有些什么信息?
5、設計如何傳達圖紙、工藝文件到達現場?
6、產品是否有關鍵件物料,對于關鍵件物料如何標記跟蹤?是按件還是按批次跟蹤?
7、各工序是怎樣報產的,產品產出的計量形式—計件、計米、稱重?是由班組長報工還是工人自己報工?按班次上報還是每天上報?是上報一次還是多次?上報的主要內容?各加工環節中需要記錄的信息(重點)?
8、返修處理方式是怎樣的?
9、是否需要采集設備參數?哪些設備具有數據采集的接口功能?數據采集接口能夠提供哪些數據參數的采集?采集方式是怎樣的?哪些設備參數需要采集?需要采集頻率是多少?
10、生產過程中的條碼是如何產生的,在哪打印?
11、現場中什么地方經常容易出錯,目前已經采取了什么手段?
12、車間常用的報表有哪些?
13、現場看板需要看些什么內容
四、現場物料管理
1、生產現場發料的是配送制還是領料制?發料的指令怎么來?發料頻率?
2、生產退料的業務流程,補料的流程?
3、是否有線邊倉或是緩存區?對于線邊的管理流程是怎樣的?對于每天或每班的線邊剩余原材料是否需要退回倉庫?
4、現場是否有立體倉庫或AGV?
五、現場質量管理
1、生產現場檢驗都有哪些類型?如首檢、工人自檢、車間質量工序檢驗,檢驗流程是什么?
2、檢驗不良需要記錄什么信息?
3、目前檢測的方式是什么?是設備檢測還是人工檢測?有哪些檢測設備?檢測設備能否有自動數據采集接口?
六、網絡、設備其他
1、現場目前的網絡情況?
2、目前在使用的系統?現有系統與其它業務系統的連接情況
3、帶網卡的設備?
4、能支持PLC采集的設備?
5、無接口的設備?
6、條碼采集器?條碼打印機?有幾臺?什么牌子?
七、高級排產概要
1、企業簡單的描述,工廠設施的布局
2、生產過程的資源和資源組清單
3、加工數據
(1)加工過程名稱
(2)任何可能附加的數據
(3)任何可能的組合(有些相似的特點)
(4)工藝路徑:必需參觀了解資源、資源組的順序
4、加工時間
?
(1)準備/換裝的數據的時間, 靜態或動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