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5】計劃和排程功能
其一,工序工單釋放規則
離散型制造業的計劃策略,基本是“追逐式”策略,是或基于銷售訂單的交貨日期(MTO場景)、或基于庫存的目標水平(MTS場景)。其工單的投放方式有三種:
基于物料可得性的順排,即有物料就開始投料生產。
基于交貨日期需求的倒排,即需要投料的時候才生產。
基于瓶頸的前推后拉模式(DBR),在瓶頸前倒排,確保瓶頸產出率,瓶頸后順排,確保物料順暢流動。
三種方式中,DBR的排產(計劃和排程)是最優的,不浪費瓶頸的產能,也不積壓庫存,確保了生產效率和庫存周轉率的平衡。
但是,在很多場景下,瓶頸的浮動的而非固定,這樣就造成了實際生產的困難。所以一個優秀的APS軟件,在固定瓶頸場景采用DBR方式,在浮動瓶頸場景用JIT(倒排、有限產能、自動平衡產出)方式實現效率和庫存的優化。
結論7:只有具備順排、倒排、瓶頸排程的APS軟件,才是成熟軟件
其二,便捷的排程處理
標準的一個排產過程如下:
→①建立工廠實例模型
→②導入動態數據
→③生產一組假定(設置排產條件)
→④生成初步排程
→⑤手工調和優化
→⑥生產現狀確定和排程確定
→⑦發布和執行,直到下一次排產觸發。
一般而言:
①、②是系統完成的③、④、⑤是需要動態調整的,⑥是在系統輔助下人工判定、⑦是系統完成(APS與MES對接,發布至MES即可)。
所以,③、④、⑤、⑥項的處理,成為判斷一個APS的重要依據。

便捷的排程處理,可以考慮三點:
第一,緩沖設置
可以便捷地設置緩沖位置、緩沖大小的是好的APS,需要考慮因素如下:
庫存緩沖:是否可以根據工序位置、工序的投入和產出設置庫存緩沖(安全庫存和最高庫存)?
資源緩沖:是否可以根據資源位置、資源的狀態設置緩沖(工廠整體和單個資源設置緩沖及緩沖大小)?
結論8:可以方便設置庫存緩沖、時間緩沖的APS,是好的APS
第二,工序工單處理
是否可以工序工單資源的錨定和時間的鎖定?,是否可以并批和拆批(尤其是依據資源的加工量自動拆分匹配)?是否可以資源甘特圖的拖拽?
結論9:只有實現工單錨定/鎖定、并實現拖拽的APS,是真的APS
第三,資源處理
配置型的APS必然適應多種工廠的實際場景:流程性、離散型和半流程/離散型場景,而在流程性、半流程/離散性場景中的“罐”的處理是一個十分典型的。
APS的資源處理中,還需要處理“有限產能”、“無限產能”。工廠內部的資源往往是有限產能的,而且有限產能的資源,還往往有“主資源”、“輔助資源”組成,而且輔助資源往往不僅僅是一種,而是多種。比如注塑場景,有的場景主資源是注塑機,更多的時候是注塑模具和注塑工。在大型機械設備制造場景,可能總裝的工位、總裝鉗工是主資源,是重要的約束資源。
工廠中往往會有委外的場景,尤其是涉及到電鍍、電泳等表面處理的,更是需要委外來解決的。而委外的場景,一般是通過設置無限產能+委外前置周期的方式來模擬。
結論10:可以實現多產能資源的優化的APS是好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