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昨日轉發郭朝暉博士的《把需求理清楚》的文章,得到了眾多朋友的響應,今天我按照自己的邏輯,談談如何做企業信息化的需求。
第一,理解制造業企業本質
已經多次在文章指出,制造業企業的本質,是物料流動。該物料流動具有相依性、流動性、變動性的本質特征。制造業企業的管理本質,是管理流動性:是在遵守相依性的本質(工藝路線)的基礎上,抑制變動性的前提條件下,組織和促進物料的快速流動,實現供應商到客戶的最佳、最小時間、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從而在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
第二,理解信息系統的本質
信息系統(MOM)的本質是工具,是服務制造業企業物料流動的工具。
MOM信息系統是為了制造業企業生產運作管理而產生:因為多品種、小批量、短產品壽命首期、復雜的供應鏈系統、高的變動性,或傳統的人工處理無法滿足需求、或因為人工太貴而因系統降低的成本可以彌補人工成本等等,當然也必須是ICT技術的成熟,信息系統的應用十分十分廣泛了。
第三,確定信息系統的價值
理解第一、第二的基礎上,可以把MOM信息系統理解為以下四個價值:
1、記錄
信息系統第一個作用是記錄,依據企業管理的顆粒度、精度要求把物料流動的所有過程全部記錄下來,以供應現在和未來使用。
記錄是信息系統最基礎的功能或價值,這個是實現其他價值的基礎。
2、關聯
制造業企業的本質是物料流動的過程,需要遵循相依性(工藝路線)規律。相依性,表征物料流動式有強關聯的,以輸入與輸出的關系。
相依性是數據是有邏輯順序,記錄的數據用一個或幾個特定的標識,將所有數據關聯起來,建立強的邏輯關系。汽車零部件行業中常常用到批對批、件對件的數據追溯,就是依賴于一個產品從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的相依性關系。
3、能見度(可視化)
信息系統可以在記錄的、有邏輯關系(已經做了標識),非常容易地把物料流動及與物料流動相關的狀態呈現出來。
能見度(可視化)的內容,有企業本質的需求確定。一般而言,我們可以根據作業的類型和作業結果呈現:
物料流動大致需要三種作業:
作業一:物料作業
與物料流動相關的物料作業,如檢驗、搬運、加工(組裝、總裝、包裝)等等。
作業過程,需要消耗人、機、料,所以能見度(可視化)可以人、機、料的呈現(自然需要在記錄人、機、料的數據,并建立相互關系)。
作業二:數據作業
與物流流動相對應的是物料的數據(單據驅動),如銷售訂單錄入、MRP、采購訂單下達等等。這些作業過程往往與物料不直接接觸,但是與物料流動息息相關。
數據(單據驅動)物料流動,可以把這些結果用多種方式(報表)、圖標形式呈現。
作業三:業務決策作業
決策作業,可以細分為兩個層面:交付過程的決策、經營過程的決策。
交付過程的決策,可以稱之為業務過程決策,其實是處理端-端銷售訂單處理過程的異常處理,包含現狀、原因分析、處理措施和手段、資源投入、處理結果等全過程,往往與人員、設備、物料和產品質量、客戶的異常有密切關系。經營決策則涉及到更加宏觀和長期的,我們不在此討論。
能見度就是把這三者的過程、結果呈現出來。
4、輔助決策
MOM信息系統的重大作用(價值)是輔助決策:有了BOM,經過MRP運算,可以默認采購和自制的物流需求是準確的,我們只要搞準預測就好。因為有了即時庫存的記錄和積累,我們可以依據庫存的狀態計算齊套,依據長期的庫存消耗積累,我們可以判斷是否需要采購?采購多少?APS可以告訴我們如何合理投放工單,才可以保障交期達成的前提下,關鍵設備的作業效率最高。

所以,MOM信息系統只有到了輔助決策階段,信息系統的作用才可以得到巨大的發揮。
注:
ERP的核心MRP,而MRP恰恰是輔助決策的工具。
MES中的核心模塊是“詳細排程”和“任務分配”,此功能就是APS,高級計劃和排程,所以APS是MOM系統中的核心軟件系統,是輔助決策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