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朋友告訴我,一個熟悉的MES副總經理去了甲方做CIO了,心中有點詫異,結合杭州市智能制造一次行業活動,與會的企業不多,規模也不大,感覺不算特別好。今天到上海的工博會一看,徹底明白了情形如何了。
一、工博會展覽現況
1、展廳面積
工博會與智能制造相關的(或者緊密度較高的)內容:
1)工業自動化
工業自動化相關的企業多,尤其是工業機器人的企業尤其多,當然傳感器、伺服電機、伺服控制器、AGV等等企業非常多,還有一個多的是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提供商、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提供商,都是原先做工業自動化的巨頭。工業自動化展區在5.1、6.1,一樓,兩個標準展區。
2)信息與通信
作為智能制造的核心部分信息系統,并沒有單獨作為一個獨立展區存在,而是與通信相關企業合并在一個展區。在展區中,還有航天、船舶及政府的一些展區,分配給信息系統廠商的面積實在有限。信息化展區在7.2,二樓。
2、人氣
工業自動化展區的人員還是蠻多的,而且從上午開始至下午四點左右人氣一直比較旺,基本處于川流不息的狀態。
而信息化展區就相對比較慘兮兮一點,人員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狀態,從來沒有爆棚的,均是處于稀稀拉拉的狀態。
3、參展商
與日常看到的不同,信息化企業參展的熱情不高,SAP等大牌的沒有參加,西門子等在自動化展區(國際上自動化相關的企業,都參展了而且面積不小),但是國內的用友、金蝶、鼎捷三家企業上云、智能制造的骨干企業,居然只有用友一個小小的展位,金蝶、用友根本就沒有參加。
奇怪的是,上海本地的企業參展熱情也不高,非常少看到上海的比如漢得這樣的信息化龍頭企業,也很少看到上海本地的MES公司參展。北京的MES公司也比較少,廣東自然就更加少了。
浙江的MES供應商參展的也不多,熟悉的有三家,不熟悉的是三家,數量也實在有限。
小結:從工博會的展覽來看,相比2016年、2017年的熱鬧,2018年確實“冷”了太多,太多了。

二、原因分析
眾所周知,一個事物太熱鬧,一定是偏離了現實。其實,智能制造也是如此,政府大力推動下的熱潮,逐步到了冷卻的時候了。
究其原因有四:
原因一:政府的冷
各級地方政府是追蹤熱點高手,從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企業上云、區塊鏈、工業互聯網,似乎政府那個概念熱,就追逐那個技術。智能制造2017年初的大熱,催生了一大批“網紅”MES公司,但是隨著項目落地困難、效果不佳,政府不僅去追逐新的熱點,更是冷靜了許多。
原因二:工廠的冷
進行大規模智能制造投資的企業,一般有兩種情況:
其一,為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智能制造試點。
隨著項目競爭的激烈,補貼的減少,政府補貼的項目本身就在減少,尤其是基礎好、投入大的企業的逐步已經完成,優質項目本身就在減少。優質項目少,自然是需求減少,而且是大幅度減少了。
其二,純粹是因為市場、客戶和自身管理的需求,進行智能制造的投資。
汽車零部件行業是一個客戶驅動的智能制造市場,因為需要追溯,所以一般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都會上MES、WMS,哪怕MES與ERP不打通,也是需要上的。與此一樣原因的,各行各業因為自身競爭需求、提高管理要求,均投資了智能制造,但是預算相對比較科學、以實現核心功能為主而非別的因素。
其三,新建園區的智能制造
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很多企業需要把多園區的工廠,遷移至一個園區內協同,這樣新的園區不僅需要在產品、管理上變更,也會在信息化、智能化上做新的投資,以確保先進性,新園區的投資也是理性的,科學的,以實用為主。
原因三:MES供應商的冷
2015年、2016年的熱,催生了眾多的MES供應商,都期望在政府的崔進下,可以賺到大錢。但是,實際上由于產品、人力資源等原因,接到的項目不是因為MES供應商自身的原因交付困難,還是因為甲方(工廠)的需求經常變動而無法上線,特然發現做智能制造是一個苦逼的活,慢慢地或者死亡,或者低調,不再多多出頭露面,踏踏實實地練內功了。
原因四:產品的冷
2016年、2017年MES正熱時,似乎MES成為了智能制造的代名詞,一個MES軟件可以包打天下,實際效果一看:
其一,獨立需求,還是需要S&OP來解決,MES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其二,相關需求,還是需要MRP來搞定。ERP省不掉。
其三,如何投放車間工單還是搞不定,甚至還需要用Excel排好,導入到MES系統中。大部分的MES系統,成為了機器互聯、可視化的工具而已,離開智能制造似乎很遠。
小結:四個方面的“冷”,讓MES供應商買入了低估,2018年似乎有很多MES不好受,估計2019年會更加難受,市場處于了低谷期。MES供應商的冷,是智能制造冷的最直接的反映。能扛過冬天的,才是好樣子的。
三、機會
智能制造,制造是本質,離開了制造,智能就不存在了。智能制造,服務制造才是本質。
以我觀點,制造(工廠)的本質,是物料的流動。智能制造的本質是協助工廠人來建立、組織和促進物料的流動,離開了這個本質,智能制造就是“偽”、“假”智能了。
建立、組織和促進物料流動,要解決“要什么”與“買什么”、“投什么”、“做什么”、“做到那”的問題,需要ERP、APS和MES的協同,而不是一個MES可以搞定的,工廠在選型系統時,需要非常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