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2018年下半年,因為進行數字化工廠建設、信息系統規劃、作為寧波市的相關專家走訪多眾多制造業企業,發現了一個現象:汽車零部件行業的人均銷售額大約為150萬人民幣、生產組織良好的工廠的人均在60萬左右,而較差的企業的人均銷售額大約是30-40萬之間,差距十分明顯。
究其原因,不僅體現在生產管理技術上的差異,更是發現了組織結構設計的不合理、人員編制欠缺等一系列的問題。
那我們該如何設計的組織結構?
一、工廠本質(工廠管理假設)理解
我對工廠的認知如下:
1、工廠是一個守恒的物料流動系統
工廠首先是一個物料流動的系統:從供應商拉入,經過不同的作業變成產成品并出運至客戶端的系統,而且在一段時間內,物料流動是守恒的。
2、工廠的物料流動受到相依性的限制
工廠的物料流動不是隨意流動,其流動路徑受到BOM、工藝路線的限制。每一個工藝路徑上的工序,必須與資源(設備、模具、工治具、人力)相關。資源必須做工后,物料才會流動。資源的做工,是時間的函數,需要消耗。
3、工廠的物料流動受到流動性的制約
工廠的物料流動,涉及到需要什么、購買什么、投放什么、制造什么、出運什么五個環節的制約。中間會停止、堆積、往返、亂序等,還會受到瓶頸環節的產出限制。
4、工廠的物料流動受到變動性的影響
工廠的物料流動,必然會受到客戶需求、供應商來料(時間、質量等)、內部產能變動(設備故障、模具損壞、勞動力請假等)的影響。
二、組織結構設計
依據以上對工廠本質的理解,則相應的組織結構應該設計如下:
1、相依性管理
設置部門:工程技術部(生產技術部、IE部)
其職責如下:
第一,負責工廠布局和物料設計,確保物流的科學性
第二,BOM、工藝設計,確保產品結構的合理性、工藝路線的科學性
第三,新產品導入,確保投放的產品是科學、合理、符合生產作業需求。
第四,作業保障,及時解決作業過程中出現的異常
第五,持續改善,依據具體的作業狀況,持續改善
2、流動性管理
設置部門:工廠供應鏈:PMC、采購、倉庫
其職責如下:
其一,確定獨立需求和相關需求
其二,確定工單投放及進度控制
其三,依據相關需求,采購物料
其四,物料的出入庫和成品的出運
3、變動性管理
設置部門:質量部、設備管理部
其一,物料和產品變動性控制,質量部
首先,建立影響產品質量的體系
其次,是針對來料、作業過程、入庫、出運產品的質量建議
第三,供應商質量、設計質量和客戶投訴的持續改善
其二,設備變動性控制,設備部
首先,是建立設備管理系統
其次,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
第三,設備使用人員的培訓和培養
三、工廠運作的目標
工廠運作的目標是賺錢、賺現金、賺足夠高的投資回報率。要達到以上目標,則需要達成好的客戶服務水平。
以MTO場景為例,其客戶服務水平,就是在質量保證、價格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實現準的交貨周期、短的準交率。
即:準時出運、快出運,就是出貨準、出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