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上一篇文章發布后,有朋友問,為什么說過早投料會失去柔性?下面就談談工廠的柔性問題。
一、柔性
工廠的柔性,通透地說是響應客戶需求的能力,分為可以從(1)時間、(2)品種、(3)產量三個維度衡量。
工廠的柔性,有兩個環節構成:物料可得柔性、產能可得柔性。物料可得柔性,涉及到供應商管理(戰略和戰術)和工廠計劃和控制兩個部分。
此文,僅僅討論產能的柔性。
二、交付能力
個人認為,工廠與交付相關有四個能力:
1、資金:支付能力,尤其對外購物料、委外產能的影響極大
2、物料:物料的可得性
3、產能:制造能力,一般有設置(廠房、水電氣等)、設備(制造設備)、模具、勞動力等極限產能和管理水平(OEE)確定
4、管理者關注度:還可以細分為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者關注交付的程度所決定(管理者不關注交付的結果:客戶服務水平,如準交率等,管理的改善也無從談起)
三、生產運行管理的核心:投料(產)點控制
生產過程的關鍵幾點,可以細分為訂單下達日(ERP)、MRP日、投料(產)日、完工日、出運日等,其中投料(日)后是不可逆過程:
第一,物料的不可逆
一旦向車間投入物料并開工,則該投入物料被占用,不可能被別的工單占用,則該物料失去了柔性。
第二,產能的不可逆
產能(設置、設備、模具、勞動力等要素構成)具有特殊的性質:
(1)是基于時間維度的消耗性資源,一旦消耗即失去。
(2)具有獨占性,一旦被占用,則必須派對使用。
第三,管理者的關注度消耗不可逆
與產能一樣,某種程度上講,管理者的關注度是另外一種產能,也具有時間的單向性、消耗性、獨占性。
依據以上分析,上述三個資源(能力,資金也如此)一旦投入,則無法撤回:投入 = 失去柔性,不投入 = 保持柔性。
所以,必須要十分謹慎、科學地控制投料(產)點,做到盡量晚的投料:
第一,保持柔性,以可以有足夠的物料、產能和管理者的關注度響應客戶的即時變化。
第二,以訂單交期為鼓點,確保準交率和短交期。
圖1 訂單生命周期(不含出運日)
四、控制投料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
TOC(約束理論)MTO場景中的應用已經十分成熟,取得的成效也非常明顯。個人在咨詢實踐中,一般可以取得有效產出提升30%、交貨周期縮短30%、庫存降低30%以上的業績。
TOC(約束理論)一般采用SDBR方式可以時間投料控制,一般是當前承諾交期的一般作為緩沖周期來控制投料。在實際的應用中,一般采用(1)全局優先順序、(2)齊套控制、(3)常量在制品、(4)小轉移批量、(5)監控CCR、(6)開展POOGI程序來實現,可以取得十分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