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生產排程(Production schedule)的目的是為車間生成一個詳細的短期生產計劃。
生產排程(Production schedule)指明了計劃范圍內的每一個定單在所需資源上的加工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也即指出了在給定資源上定單的加工工序。
生產排程(Production schedule)可以通過直觀的甘特圖(Gantt chart)形式給出。
生產排程(Production schedule)的計劃間隔可以從一天到幾周,取決于具體的工業生產部門。
生產排程(Production schedule)合理的計劃長度取決于幾個因素:
一方面,它至少應當涵蓋與一個定單在生產單元中最大的流動時間(flow time)相對應的時間間隔;
另一方面,計劃間隔受到已知顧客定單或可靠需求預測的可用性限制。
很顯然,只有當排產計劃適度穩定時,在一個資源上進行定單排程才是有用的。也就是說,它們不應受不期望事件經常變化的影響(如定單數量改變或中斷)。
對某些生產類型(如job shop),生產排程(Production schedule)需要對(潛在)瓶頸資源上的任務定單進行排序和計劃;而對另一些生產類型(如成組技術),生產計劃排程要能自動地、按時段檢查資源組的能力,看其是否能夠在下一個時間段內完成成組加工的一組定單。然后,可以手工排序這組定單在下一個時間段內的加工次序。
生產排程(Production schedule)任務能夠而且也應當分散來做,這樣可以利用每個地點人們的專業知識和車間當前狀況的知識(例如人員的可用性)。
生產排程(Production schedule)受到上層主生產計劃的約束,主生產計劃設立了在分散的決策單位中執行生產計劃排程的框架。從主計劃中可獲得的相應指導包括:使用超時或加班的數量、在不同時間點上來自供應鏈上游設施物料項的可用性、涉及來自供應商輸入物料的采購協議。
此外,由于主生產計劃在供應鏈上有更寬的視點和更長的計劃區間,從中我們還可以得到:
計劃結束時需要建立的各物料項的季節性庫存量;
交付給供應鏈下游設施的定單截止日期(下游設施可以是緊接著的下一級生產單位,分銷商或最終顧客)。